吳艷萍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深入推行,小學數學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審題能力作為一種基本數學能力對于教學效率、學習質量有直接影響,因此,培養學生審題能力至關重要。重點探討了基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審題能力;探究
數學知識邏輯性、抽象性強,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數學課堂枯燥、死氣沉沉,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阻礙了審題能力的培養。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創新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模式,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動力,主要闡述了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強化閱讀,合作化解小障礙
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培養審題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在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時,首先要求學生獨立默讀完的基礎上,在小組之間朗讀出來,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督促、相互檢查,做到不漏字、不添字,通力協作,找到題中的關鍵詞、理清數量關系,挖掘題目中的一些迷惑性語言、數字,并及時化解,從而提高解答問題的正確率。
如,在教學“米和千米”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將班級學生均分成若干小組,讓每組成員合作探討1千米有多長,在生活中的哪些情景有1千米,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出馬路、學校操場等結論。教師又趁機提出一些有迷惑性的題目,如,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有250米,那么,小李要跑幾圈才是1千米;小李繞著學校操場跑了4圈,正好跑了1千米,那么,學校操場一圈是多少米呢?學生很快得出了答案,經過大量的訓練,學生的解題速度大大提高了。另外,教師會要求學生通過反復讀題來強化審題思路,提高審題能力。如,“小李每天繞著周長400米的操場跑10圈,請問他每天跑了多少千米?一周呢?一月呢?”又如,“我們班同學平均每天跑30千米,那么,多少名同學加起來每天能跑1200千米?”剛拿到題目的時候,一些粗心的學生在審題的時候,看到“一共”“加起來”等詞語時,立馬就用加法來解題,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團隊的智慧是無窮的,一些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用乘法、除法的話就變得很簡單,如此,也會影響一些數學基礎稍微薄弱、比較粗心的學生學習到正確的審題、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審題能力,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確率。
二、聯系實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如,在教學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識點時,首先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兩個不同重量單位之間的差別。讓每個小組找能用克、千克表示的物體。如,感受1克的重量,學生找來了紐扣、玉米等;感受1千克的重量,學生拿起了數學教材。而教師準備了一袋1千克的沙土,讓學生感受一下,學生紛紛表示1千克比1克重太多。借此,筆者開始發問:“1千克里面有100個10克嗎?”“100克的石頭比100克的棉花重嗎?”“小明今年10歲,體重5千克對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獨立思考判斷對錯,然后在小組討論探討對錯,最后教師給出正確答案、合理解釋,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審題能力。
三、拓展延伸,加強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拉近了班級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其次,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優生帶動學困生,成員互相幫助,合作探討,在交流的過程中加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另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教學改革質量,培養學生了審題能力。
如,在教學“除法”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將班級學生均分為6人的若干小組,采用優差生搭配、內外向搭配、男女搭配的分組原則,引導學生共同合作解決問題。分組完成后,筆者會拋出問題,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個卡通班級學生圖片,圖中的班級學生需要去秋游,需要租用出租車,希望同學們利用拿到的信息幫助他們解決租車問題,然后向學生分發帶有信息的卡片。如,卡片一:班級有30名學生,將班級學生均分為4人一組,請問要租幾輛車?卡片二:班級有30名學生,將班級學生均分為6人一組,請問要租幾輛車?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迅速得出答案,拿到卡片一的需要8條船;拿到卡片二的需要5條船。然后每組在課堂上分享合作學習的成果,教師也會積極予以正面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提高了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還有效提高了審題與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至關重要,在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解題速度與正確率的同時,有效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結合小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特征,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不斷提高學生審題和解題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蔡國良.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教學研究:以小學數學為例[J].新課程(中旬),2016(11).
[2]趙晶.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