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摘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涉及多方面的內容。而演講是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完善學生的人格。
關鍵詞:演講;語文素養;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科目要以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主,引導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和應用語文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感,加強語言的累積,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使他們具備順應時代發展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
一、演講增強了學生的語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思維是語言表達背后的能力。可以在語文課堂上把演講活動分為演講課和課前限時演講兩種。過多的演講課是不必要的;具有優勢的是課前限時演講,曾在實踐中進行過證明,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前限時演講分成一般演講和即興演講。一般演講即有準備的演講,在演講開始階段宜采用這種形式。教低年級學生時,采用的是“誦讀式”演講。如經典的古詩、優美的散文詩、奔放的兒童詩,都將成為學生的演講材料;再進一步是讓學生作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到了中段年級,讓學生每天進行課外積累,即每天都要看課外書,并把書中的好詞好句、精彩語句、經典語段寫在積累本上。然后組織學生輪流在語文課前作3~5分鐘的演講,而這個演講活動是分層進行的:后進生可以以背誦自己積累的名言警句、經典語段為主,自己寫的評析為輔的方式進行;一般學生可以是經典語段和評析各占50%左右的方式進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根據課外積累的內容自行改編,加上精彩評析作主題演講。
到了高段,不僅組織學生作有準備的演講,還安排了即興演講。即在上課前10分鐘公布演講的主題,由學生即興準備演講材料,并確定1~2名學生上臺演講,其余學生的材料作為即興習作材料上交進行批改。如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公布的即興演講主題是“汶川加油!中國加油!”;在奧運會來臨之際,公布主題“奧運——我們準備好了”;在全市上下準備“三城同創”之際,公布主題“三城同創——我們在行動”。
二、演講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很多語文老師看到學生的習作就搖頭嘆息:哎!沒一篇作文是出彩的,要么連語句都寫不通順,要么都是些無病呻吟的空洞口號,真不知該怎么教才好!
文學家魯迅曾說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曾看到過《語文報》的一篇“該如何拯救你——圖書館閱讀率”新聞調查顯示:1999—2005年全國國民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為60.4%,2001年為54.2%,2003年為51.7%,而2005年首次低于50%,僅為48.7%。這份調查也問了不讀書的原因,選擇“沒時間”讀書的有43.7%,而不習慣的有29.1%。多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已迫在眉睫。
演講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與水平。當輪到演講的同學上臺時,他會為了獲得其他同學的褒獎,而去提前數些天作準備,找文料,打草稿,對演講進行練習等。學生杜××在“演講給我帶來……”的作文中寫道:“從年幼至今,我很少喜歡去讀書,一直感到讀書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每次母親讓我去看書我就心煩。可自打我們敬愛的王老師在班級內舉辦了每個人都要去參加的演講活動后,讓自尊心、表現欲望都很強的我,激情迸發,于是便一直想找到新鮮而能吸引同學的資料,由看單一類的書到《讀者》《笑話》《名人名言》到《心靈雞湯》《智慧背囊》,涉獵越來越廣泛。書看得多了,便能夠逐漸找到讀書的樂趣,也許是演變成習慣的緣故,閱讀的好習慣也基本形成了。”
俗語說:厚積而薄發。通過演講活動,學生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肚子里積累的“材料”越來越多,為寫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即興作文的能力,這樣學生的習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演講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完善了學生的人格
艾索克拉底曾經說過:“我認為,沒有什么辦法能使腐敗墮落的人變得誠實正直,從前沒有,現在也沒有……我倒覺得,人們能夠變得好一些,有價值一些,如果他們有一種想要善于言談的抱負,如果他們有一種想要說服聽眾的強烈愿望,如果他們專心運用他們有利的地位,那么事情就會那樣。”方法獨到的演講藝術,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狀態,但比此更加重要的是,好的演講能在很大程度上讓演講者處于一種飽滿的精神狀態,可以賦予給我們改變自身環境地位的力量,將你最好的一面讓他人看到。
通過堅持開展演講活動,現在我的孩子們都能儀表大方、神態自然地站在講臺上,用清晰洪亮的聲音,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短短幾分鐘的演講,學生卻受到了極大的熏陶和感染,無論從知識還是到心靈,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以“汶川地震”為主題的演講,讓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大愛,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中國人的強大!以“奧運會”為主題的演講活動,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地球村,什么是體育精神,什么是奧運精神!
總之,演講從不同角度,訓練了思維,愛上了閱讀,陶冶了情操,全面提高了孩子們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祥和.一生的教育[M].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2]鄭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