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
摘 要:教學設計的質量可以展現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綜合素質越高,教學設計的水平越高。《跨越百年的美麗》主要是講述居里夫人的美不僅是外表美,更是人格美與精神美,主要分析《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從而深化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學理念;教學目標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與啟示意義的文章,通過文章的理解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對美麗的認知,啟迪學生的精神思維,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首先需要對課文進行預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了什么事,并且總結自身的體會。教學設計則是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的具體環節,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一、具體教材內容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麗》主要是歌頌居里夫人,通過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與價值觀。文章的核心是“魅力”二字,主要是對“美麗”進行理解。居里夫人擁有美麗的外表,但是外表的美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而精神美與理想美才能持之以恒,永遠不會消失。課文中的居里夫人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貌,同時擁有高尚的情操,其具有獨特的人格,擁有大理想與大抱負,其追求理想的信念與決心是美麗的核心[1]。《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篇幅較長,學生閱讀理解難度增大,不利于文章內涵的把握,需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有效引導學生開展學習。
二、教學理念分析
語文教學的開展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促使學生通過思考,一步步理解文章的內涵,進而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對于教學設計而言,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可以融入學習環境,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相關資料收集,了解文章的背景與居里夫人的生平信息,進而為文章的學習做好準備[2]。學生可以通過資料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與品格,加深對居里夫人的理解,再進行課文閱讀,進而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探索新的問題。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結合教育大綱的要求,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1)學習語文知識。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找出重點內容,分析其在文章中的具體作用。(2)方法與技巧。通過《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學習課文中用到的修辭手法與句式結構,學習新的語言知識,掌握文章的關鍵詞、句,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3)分析情感、內涵、價值。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美麗”一詞進行理解,尊重學生的想法,教師給予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發言,從而領略居里夫人的高尚情操與追求理想的信念。
四、教學過程分析
確定文章的學習重點與難點,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敘事手法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對于教學過程的設計,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視頻、圖片、語音等形式,帶給學生視覺與聽覺的沖擊,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對文章講解設置時,教學過程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課前預習。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且進行相關資料收集。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幫助學生確定預習的方向,為學生資料查詢奠定基礎。(2)課堂導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預習內容,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讓學生進行發言,暢談自己對居里夫人的理解[3]。此環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居里夫人的相關資料,具體對《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背景進行介紹,以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3)課文講解。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需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分層,總結每一層講述的內容以及傳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4)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采用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學,例如,讓學生談談對居里夫人“美麗”的理解等,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課文講解重點語句,通過對語句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出問題的答案。(5)總結。教師先讓學生對文章主旨進行總結,再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整體梳理與總結,突出居里夫人的“美麗”核心是人格美與信念美,外貌的美麗可以隨著時間流逝,而人格的美麗可以流傳永久。
五、教學反饋與反思
教育的實質是啟迪與引導,通過教育過程傳授學生知識,啟迪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突破思維的局限,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語文教育的開展,需要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通過課文學習滲透學生素質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授課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點評,闡述自己的課堂感受,從而形成課堂反饋。教師可以結合反饋內容,總結教學設計存在的不足,通過反思不斷進行自我提升,進而提高教育水平。
綜上所述,文章從教學反饋與反思、教學過程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等方面,具體論述了《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從而為語文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教學設計對于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唯有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與標準性,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芳.《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J].東西南北(教育),2017(3):19-20.
[2]易振秀.把長文教短:以《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6(5):42-43.
[3]王為.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解讀《跨越百年的美麗》[J].人間,2016,206(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