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玉芳
摘 要: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學習的一門課程。要想讓小學生學好數學,必須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只有學生有了創新思維,才能將數學知識做到活學活用。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探討,望同行提出寶貴意見。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創新思維
一、培養以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為核心的創新思維
1.設計互逆式問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意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傳遞給學生應有的知識以外,還要不斷挖掘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互逆因素,以便更好地設計互逆問題,徹底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逐步增加逆向思維意識。如在講解數學“小數點位置移動能引起小數變化”這一章節時候,我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小數,依次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等,同學們發現原數就擴大了10倍、100倍、1000倍。根據這個結論,我又讓學生反過來想這個問題,如果把小數點向左依次移動位數,又會得到怎樣的結果?這樣的逆向問題,既可以讓學生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透徹,還能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意識,一舉兩得。
2.引導學生會用逆向思維解題
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往往可以引導學生從反面去思考。從反面去思考問題比正面更容易找到思路。例如在解答一道數學題的時候,學生感到例題比較難解或者找不到解題思路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去解題,一邊提示,一邊引導,發現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很快就解答出來了,這樣不但減少了運算的時間,而且還能優化解題的過程,從而激發了學生逆向思維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1)一空多填
教師在講解填空的時候,可以把唯一的填空改成一空多填。例如在教完了分數的加法之后,可以讓學生更加熟練計算分數的加法,然后可以出一組填空,讓填空多一些,盡量讓學生多填寫,使得等式兩邊都成立。
(2)一問多答
在教學中,在講解數學相關概念、相關運算法則和定理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這樣也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
(3)一題多問
在講解某一例題的時候,可以給出已知的條件,讓學生探求結果的可能性。在講解過程中,可以提問學生多種問題,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充分擴展自己的思維。
二、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在教學目標上,做到“下保底,上不封頂”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師教學思維的充分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下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下保底”就是堅持學校大綱的基本要求,完成教學目標。“不封頂”就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問題,思維越活躍越好,要敢于對老師的講課提出質疑。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并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也為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思維是在熟練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連基本的知識都學不會,更別談什么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更提倡學生“我會學”。“學會”主要是指學生可以接受和掌握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注重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注重的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新方法和新思想,更注重探索新知的能力。同時要不斷發現新的知識和提出新的問題,以及解決新的問題。“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新。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鼓勵學生“我會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敢于大膽想象、主動探究、不斷創新,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3.在設計練習題時,時刻體現創新思維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會學”中一步步形成的。而創新意識的提高,是在平常不斷練習試題的過程中得到的。所以,教師應該注重練習題的設計。在給學生出練習題的時候,一方面要體現出基礎知識的考驗,另一方面還要設計一些新穎的題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可以發散思維去思考、去追求創新。
在國家提倡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始終貫穿創新的教學思想,將它落實到每處,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欣欣.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6(32).
[2]谷玉琴.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J].學周刊,2014(35).
[3]姜玲玲,王亞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5(45).
[4]周麗.培養數學創新思維的認識與嘗試[J].數學教學通訊,200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