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顏
摘 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國家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現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習興趣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闡述了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對學生興趣培養的方法,并列舉相關案例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音樂教學;藝術;學習興趣;音樂情境
為了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學習音樂,教師便需要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有了興趣,便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為此,教師應當采取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吸引其注意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豐富當前教學的手段
(一)理論知識分析
現如今我們國家提出了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此開展課程教學。這其中,師生互動是最為有效的方式,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音樂帶來的藝術價值。為此,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應當注重課堂提問和探究,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情感升華。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進行《平安夜》的課程學習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是怎樣過圣誕節的。之后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隨著音樂編制舞蹈。如此一來,不僅課堂氣氛變得更為活躍,學生也能夠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強弱規律。長此以往,學生便會逐漸變對于音樂學習的態度,進而提升學習音樂的興趣[1]。
二、利用歌曲營造氛圍
(一)理論知識分析
音符是音樂的基本語言,將音符按照一定規律排列,就能形成旋律,從而進行情感表達。但是這種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如果教師單獨針對音樂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則很難有效理解。為此,教師便需要對學生的音樂理解進行引導,促使其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蘊含的藝術價值。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進行《春節序曲》的音樂欣賞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過年時熱鬧的氛圍,教師便需要利用歡快熱鬧且具有表現力的音樂創設過年的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管多數學生已經有了過年的經歷,但是卻從未通過音樂藝術感受節日氣氛。為此,教師便需要從速度、音色、音高以及音樂情緒等方面進行引導,利用不同的樂器展現不同的音色,促使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之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肢體語言,以此表達故事的內容。經過實踐參與,學生能夠獲得十分獨特的體驗,進而提升對音樂課程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教師的個人魅力
(一)理論知識分析
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程授課的時候,需要透過教材本身,將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并將其傳遞給學生,對其造成情感沖擊,促使其受到感染和影響。當教師的個人情感到位了,便能有效觸及學生的心靈,進而激發學生對于音樂本身的喜愛之情。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歌曲時,教師先根據自身對于歌曲的理解,代入個人情感,從而進行歌曲演唱。通過對兩段歌詞內容進行對比,能夠有效表達出歌曲中洋溢著的對于祖國逐步走向繁榮昌盛的驕傲之情。否則,如果單純依靠歌詞中十分空洞的文字內容,學生們很難將個人情感融入其中。如此一來,學生跟著教師的節奏進入情境之中,進而引發自身歌唱欲望,并在之后的課程學習中認真練習,加快歌曲學習的節奏。
四、創設精彩的結尾
(一)理論知識分析
課程的結尾往往并非代表著結束,很多時候加以設計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自主為次節課堂提前進行預習和準備,進而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之后的學習活動中。精彩的結尾,不但可以對本節課程進行總結,還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2]。
(二)具體案例分析
一般而言,通常有三種方法。首先是在歌聲中結束課程,如此不僅能夠對當其課程的成果進行鞏固,還能促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增加成就感。其次是在討論中結束課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與本節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問題,促使學生相互探討交流,從而加強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最后是在懸念中結束課程,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一下次節課程的內容重點,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便會得到提升,課堂質量和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綜上所述,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小學教師便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引導,利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進而養成熱愛音樂的良好習慣,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諸葛葛.淺析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J].課程教育研究,2015(19):213.
[2]房靜.淺析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教育,2016(10):5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