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祝添
摘 要: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對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另一方面,學習興趣的持久性不是很長,對于抽象和較難的化學知識,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最終無法真正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穩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進行變革和創新,增強師生間的課堂互動,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另外,還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攻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并利用生活化的場景,使學生切身感受化學學習的意義,從而使其積極融入課堂中。結合多年初中化學教學經驗,針對初中化學趣味化教學提出了以下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趣味化;教學策略
興趣是人們探索知識的動力來源,能夠調動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初中化學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身的教學風格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感染學生,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使其體會化學的奧秘。生活需要樂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作為教師和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也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作為教師,應多在教學過程中下功夫,提高自己語言的科學性、簡潔性、趣味性,才能更大程度上吸引學生,最大限度發揮課堂教學的魅力,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巧妙利用多媒體,增強化學課堂趣味性
多媒體信息技術集圖片、聲音、影像于一體,能夠將抽象的化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伊始,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具有鮮明形象的畫面和真實生動的場景,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激發學生動腦、動手的課堂參與意識。例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時,讓學生觀看圖片:做飯、取暖、煉鐵等,或為學生播放介紹燃燒的視頻,以此讓學生聯想起生活中的燃燒現象,繼而提出問題:物體燃燒的條件是什么?在實驗和探究之后,再讓學生觀看大樓著火的場景,并讓學生思考:滅火的方法及原理又是什么?教師通過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場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火災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提高對化學知識的探索熱情。
二、以研究食物中的化學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的很多物體和現象或多或少都與化學有一定的聯系,尤其是食品。初中化學教師以研究食品中的化學為目的來使學生鞏固課堂所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建立起化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增強化學學習興趣。例如,教師以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膨化食品為例,這些食品包裝袋內會充滿氣體,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袋子里會充滿氣體?這些氣體對包裝袋內的食品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食品包裝袋內是什么氣體?為什么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經過研究與探討,使學生掌握氣體的基礎特征和生活價值,并且形成全面的知識框架。還有很多事物中也蘊含著化學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并鼓勵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的化學,從而使其認識到化學學習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探索的積極性。
三、創設游戲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對客觀事物進行探索,使其快樂學習。由于學生對游戲充滿極大的熱情和興趣,所以,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新課程不斷深化的今天,教師要想真正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就應該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根據教材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活動。此外,教師在創設游戲情境時,還要利用問題導入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從而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在學習“我們身邊的化學”和“奇妙的二氧化碳”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組內再以兩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將儀器派發給學生讓他們制作二氧化碳實驗程序進行裝置,小組之間以競爭的形式開展比賽,每個小組在裝置完成后,才能讓下一組開始組裝裝置,而且不能出現重復裝置,否則無效。這樣一種游戲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動手和動腦意識,不僅可以增強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思維能力。另外,在比賽的最后,教師要根據每一組的表現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給予一個肯定的眼神或是一個贊揚的微笑,使學生樹立對化學學習的自信心;對于表現欠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對其苛責批評,要鼓勵他們,重視他們,幫助他們一起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從而提高整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初中化學教師要想真正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就應該增強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創設趣味教學活動,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直觀的認識,誘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培養其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實現化學教學意義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周航.初中化學趣味性教學例談[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16):77.
[2]張運法.趣味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2(2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