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 要:留守兒童是新農村建設的新生力量,然而目前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不容樂觀。普遍存在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導致的學習問題,缺乏溫暖家庭帶來的心理問題以及缺乏親情交流帶來的思想行為生活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和文獻查閱等方式,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中出現的學習教育和心理等問題的成因做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加大教育法律宣傳、建立“寄宿制”學校,發揮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用。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教育對策
以民勤縣大灘鎮為例,這個總人口10000多人的鎮子,現在只有一所小學。71名學生中有53人是留守兒童。我通過大量的假期走訪,將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狀況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家中由爺爺奶奶照顧,這些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偏低,對學生的學習輔導較為困難,這部分人往往對孩子偏重溺愛,而輕視課程輔導;二是學生的父母之中有一人在家里照顧孩子上學,在這部分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留守的是母親或是父親,多為智力較低甚至智障而無法打工者,談不上對孩子的教育。三是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留守兒童是寄宿在親戚家中,而親戚往往只是負責吃住和安全。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農村生活的不景氣,留守兒童在在校學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大灘鎮為例,2018年有在校學生72人,留守兒童就有53人。因為“留守”,這些學生大多變為問題學生。
1.在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爺爺奶奶的溺愛,這些留守兒童大多是想吃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每年的體質檢測顯示,因為缺少父母在生活上的精心照顧,這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搭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2.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好多留守兒童的家長常年很少回家,據推算平均回家次數不足4次。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往往只是通過電話聯系,且次數較少,因為家庭生活條件所迫,能夠與父母視頻通話的學生很少。由于常年親情缺失,在孩子的家庭生活中缺少心理關懷和傾訴,留守兒童的心理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留守兒童表現為內心封閉、性情冷漠,或是少言寡語,或是性格孤僻。每逢節假日或者重大活動,孩子的這些心理缺陷表現得更加明顯,這些孩子有一種被父母遺棄的感受,在學習上刻苦不足,不求上進。
3.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也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個完好的家庭是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也是基礎。由于父母的缺失和爺爺奶奶的放縱,一些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準則,甚至影響了他們“三觀”的形成,給我們一種少年老成之感,欠朝氣,欠活力。
二、對癥下藥,學校教育側重的幾個方向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今社會城鎮化進程中帶來的新問題,是一個在短期內無法避免的新問題,在優勝劣汰的經濟大遷徙中產生的留守兒童,他們的問題不僅僅在于智力水平。如何讓這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和其他孩子一道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認為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重視。
1.加強留守兒童之家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親情活動
心理學研究認為,父母的親情關愛、言傳身教和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子女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就是這一“必要條件”的補充。在留守兒童之家活動中,要努力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氛圍。我們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成立于2004年,我們的傳統活動有:每人一張家校聯系卡;每天1小時的留守兒童之家活動,輔導教師利用兒童的課余時間為他們講一些法律知識、安全常識、社會規則等讓每次活動豐富多彩,讓兒童參與其中,快樂其中;每周一篇活動日記等。通過留守兒童之家彌補兒童家庭教育之不足。
2.讓每一個老師成為孩子的心理咨詢師
學生的心理素質包括學習的能力、思維能力、操作技能、人格、情感、意志等方面,它影響著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水平,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度過美好學生生活的重要保證。建議學校開通學生咨詢信箱和咨詢電話,讓每一個老師成為孩子的心理咨詢師。為他們排憂解難,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解除考試焦慮、厭學等,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增強意志力,消除自卑心理,能與其他同學和睦相處,正常的人際關系趨于和諧。
3.寄宿在學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課外輔導
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家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學生的學習只能督促,而不能進行科學的輔導,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的做法是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動員孩子們寄宿在學校,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人數不多,便于對學生開展一對一課外輔導,解決他們學習上的困難,二是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不足。
4.實行小班化教育,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讓每一個孩子受到愛的教育
總之,農村兒童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因此,學校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時,也應當針對留守兒童成立幫扶的對象,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滿足孩子精神需求。家庭作為留守兒童問題最直接的原因,家長在努力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也不該忘記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經常詢問孩子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杜絕孩子“被遺棄感”的滋生。
參考文獻:
[1]馮華.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長期親情缺失致性格孤僻[N].人民日報,2010.
[2]陳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N].人民日報,200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