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娟
摘 要:數學生活化、情境化的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可以說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而對于小學數學生活化與情境化的探討研究也已成為目前數學教師的熱門話題。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對數學生活化與情境化的策略作如下淺析。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化;興趣;欲望;滲透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認知基礎源于生活、源于具體的情境。因而,小學數學教學要體現出生活化、情境化的理念。小學數學提倡生活化、情境化的思想由來已久,但是真正能夠堅持將生活化、情境化的思想滲入每一節數學課堂中的教師是為之甚少的,更何況對數學教學生活化、情境化的策略進行靈活運用呢?如何能夠有效進行小學數學生活情境化教學呢?我認為,應該從生活情境和故事情境兩大方面入手。
學生是身處現實生活中的一員,他們從呱呱落地起就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感知,逐漸理解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與此同時,他們對于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因而他們就會對未知事物產生很強的好奇心理,所以他們的頭腦中也就蘊藏著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對具有生活化與情節性的故事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創設生活情境,將數學學習生活化
1.課始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好的開始,可以給聽課者很強的感染力,可以把讓學生很快引入學習的理想境地。俗話說:“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數學學習也是如此,因而我們數學教師要能夠抓住好戲的開始,開始是一節課的序幕,數學教師要能夠在課的開始就把聽者的眼球吸引住,就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良好興趣。比如,我在教學“認識分數”時,就能在課始創設這樣的情境:“幼兒園的小朋友明明過生日了,老師和小朋友們都為他而高興,于是老師買來了一個蛋糕。老師想把這個蛋糕分給明明這組8個小朋友吃,你會分嗎?”于是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了起來。而后通過讓學生說說怎樣分、再進行小組交流、達成共識等這樣一個探究知識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積極性。
2.課中利用生活情境,強化學生學習的基礎
數學源于生活,反過來又應用于生活。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礎,在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借助于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源之水,才能讓學生追尋到數學的根源,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身價值。在課中利用好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新知的建構層面,可以讓學生清晰而又分層次地了解新知的組成結構以及解題步驟。新知的組成往往是建立在多個舊知基礎之上的,然后才有了新的發現;或是層次遞進式地增加了理解的難度。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我能創設組合圖形的菜地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將組合圖形分成若干基本圖形,而后運用移補等方法計算出面積。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豐富了學生解題的策略。
3.課尾巧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有了好的開始,可以激發聽者的欲望;有了好的過程,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課堂藝術的享受;有了好的帷幕,可以長久地耐人尋味。課尾巧用生活情境,可以讓當堂所學知識有生活的歸根,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課后獨立探究數學知識的奧秘。我在教學“圖形的變換方式”時,通過播放生活中城市的美麗夜景,把學生帶入現實的情境中去,使之去感受生活中運用到的圖形的對稱、平移、旋轉等變換方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探尋生活中數學美的欲望。
二、創設故事情境,將數學學習情境化
1.利用故事情境,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理
利用故事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符合小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想象特點,可以提升小學生對于知識奧秘的興趣與好奇心理,可以促使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從直觀、情節性向抽象、理性方面的延伸發展。比如,我在數學課上給學生講了曹沖稱象的故事,講故事的時候設下了一定的懸念:當講到“曹沖讓下人準備了大船和石頭”時,便問“稱象與船和石頭有什么關系?”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其繼續聆聽,最終明白了等量替換的稱象妙計。
2.利用故事情境,提升學生對數學思想的人文滲透
利用故事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在數學發展進程中涌現的優秀人物事跡、數學成果以及良好的數學素養等,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海洋里遨游。比如,在教學數學閱讀課“神奇的數字”一課時,課中我層層遞進地引領著學生去自主探究“1、4、2、8、5、7”這六個數字的神奇之處;課尾我對學生介紹有關金字塔與數學之間的神奇故事,讓學生能夠對探索數字的秘密增強動力。再比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分解質因數”后,我讓學生細心品味“哥德巴赫猜想的發現”的故事、陳景潤的故事,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數學思想滲透,讓學生能夠了解數學家為了偉大的數學發現所付出的艱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總之,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賦予它更強的生活性與情境性,使之能夠更加具備生命力和感染力;讓數學課堂靈動起來,使之真正成為學生愛學、樂學的殿堂。
參考文獻:
周國韜.現代教育理論研讀[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0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