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明
摘 要: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對閱讀課產生學習興趣,語文閱讀教學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從而一定程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閱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根據相關報道得知,在我國平均每個家庭的藏書量不到20本,大多數人都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認為今后要做好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工作。“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去閱讀,利用各種時間來閱讀,并能感受其中的樂趣。我國古人關于讀書有很多名言警句,杜甫曾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他們都在強調讀書有很多好處。所以,語文教學中要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閱讀質量。下面根據我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逐漸積累和培養,語文課的內容都是學生要掌握的基本功,也是閱讀訓練中最直接、有效的環節。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先入為主。開始閱讀一篇文章,先要讀懂其標題,標題對理解整個文章內容有重要作用。標題一般是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簡練表達,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正確、巧妙地解讀出標題的含義,通過先入為主吸引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
2.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說,如果將學生的熱情充分激發出來,那么學校布置的各項學習任務,就會當作禮物一樣來被學生領受。因此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課程準備工作,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生樂于學習,教師就能夠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3.互動教學。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其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人的能力不能僅靠“聽”形成,而是要通過“做”才能形成,經常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其中的道理才能獲得真知。這就要求教師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聽客”和“看客”,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手腦并用,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適當進行課外延伸,提升閱讀興趣
曾經有教育家這樣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和增加作業量,而是大量的閱讀。所以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相關讀物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讀書活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由于不同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方法有所差異,要想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章內容,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安排不同讀物。相同年級的學生雖然學習相同的課程,受到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經歷和心理特征等的影響,都會產生不同的閱讀效果。每個學生閱讀中關注的焦點會有所不同,有的偏向關注情節的發展,有的學生想從中獲得新鮮信息,對閱讀有不同方面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點,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每個學生身心發展情況也有所不同,不能簡單將同一方法適用全部學生,鼓勵學生表達出自身的看法和見解,最大程度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三、內外結合,激發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是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經常鼓勵學生經常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夠與書為友。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在說興趣是閱讀的前提,只有對其感興趣,才能融入其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和圖書館溝通,能夠每月提供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最好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學生能夠長期堅持閱讀,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激發學生求知欲
教師合理安排相關問題進行提問,學生可以發現實際和閱讀情況的差別,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以良好的情緒狀態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智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連續、逐漸進步的過程,若出現當前知識水平不能同新知識很好銜接的情況,就會出現心理上的不平衡或其他壞情緒,逐漸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所以,教師要充分準備相關問題,揭示出文章主要矛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認真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如果學生對提問內容出現疑惑,要善于引導,一步一步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對文章進行透徹的分析。大量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對那些有點難度的問題,但是經過努力慢慢理解并得出正確答案后,今后會非常樂于解決困難問題。對于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教師是完全沒有必要進行提問的;而一些思路奇特、非常難解決的問題,學生經過很長時間,仍然不能找出答案,就會產生煩躁心理,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通過展示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閱讀,更加有側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能夠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紅英.激發名著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語文能力[J].考試周刊,2017(46).
[2]路悅巍.中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上),2017(2):6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