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龍
摘 要:個性化的評語就是教師專為不同個性學生所勾畫的學生成長發展變化過程中獨有的、個性化的心靈圖畫。評語要情真意切有激勵性,生動貼切有針對性。它猶如一粒種子,一旦播撒在學生的心田里,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個性化評語,能讓學生的心靈大放異彩。
關鍵詞:個性化;差異;評語;教師
評語是教師傳達感情、傳遞感情的一種方式。教師評語就是用寥寥數語客觀公正地反映一個學生在一定時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及動態變化,并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填裝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個有感情、有思想、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評語都可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響到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如果說評語是心理的圖畫,那么個性化的評語就是教師專為不同個性學生所勾畫的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獨有的、個性化的心靈圖畫。他能煥發出學生個體生命所特有的靈性和才情,為學生的心靈成熟灑下一串串陽光。猶如播撒在學生心中的顆顆火種,綻放成點亮心靈的朵朵花束,讓心靈之花炫彩奪目。教師的評語若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周而復始,多年來重復固定機械的單調刻板模式就等同于一臺機器,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哪里還有個性的閃現?
一、評語要以贊賞為主,情真意切有激勵性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贊賞,對于孩子說尤其是。卡耐基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每一份贊賞都會成為學生成長的動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座待開發的金礦,只要我們教師拿出真心、真情、真意,相信我們學生的未來一定會金子般輝煌吧。教育過程伴隨著師生的情感交流,沒有感情而空洞冷漠的說教,既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也不能引起學生理智上的共鳴,更不會產生教育作用。教師心理必須有學生,關注每一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若能用贊賞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的方方面面,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如果再用飽含真情的贊賞言語加以肯定,其思想就會產生共鳴,感情就會得以溝通,心靈就會碰撞出火花。以情真意切的第二人稱的口吻給學生寫評語,讓評語像說話一樣,使學生感到親切、溫暖、可信、樂于接受,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評語要抓住關鍵,生動貼切有針對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長處。學生個性差異很大,教師總是用一把標尺去衡量所有的學生,規范著活生生的生命,這種傳統死板的衡量標準,有意無意地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出來的不再是有發展潛力的個性人才,而是在鋼模下鑄造出來的整齊劃一的同體規格產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要抓住關鍵,力求準確地寫出生動貼切、恰如其分、富有感染力的評語,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激發其想象和思考。要在每個人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長處,幫助他打開眼界看到自己,堅定學習的信心,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利。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評語不至于惡語傷人,但枯燥無趣、生硬冷漠、毫無感情色彩,大而化之的套話、空話更容易引起以孩子的厭倦和反感,也會深深刺傷學生的心靈。青少年時期,學生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強,但心理素質極不穩當,比較脆弱。在這個時期,需要的是鼓勵和呵護,任何不得當的批評和指責在無形中都會捆綁他們的心靈,無法讓學生的智慧之蕾盛開,生命之花綻放,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極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首先要肯定其優點和成績,再含蓄委婉地點到為止,以不傷害他們的感情為主,使其樂于接受,學生的改錯表現就會立竿見影。
三、評語方向要明確,期望殷切有啟發性
孩子都想成為教師眼中的好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所有的學生給予同樣深切的期望,滿懷愛心地注視著孩子們的成長去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一份欣賞與表揚,讓他們在磕磕碰碰中逐步修正、完善自己,給他們一份期待。送他們一份向上的動力,讓他們每天在激勵、渴望中生活學習。孩子的成長猶如跑道,我們應該多喊“加油”,哪怕學生有一千次的摔倒,我們也應該給他們一千零一次站起來的信心。
四、評語要靈活多樣,新穎獨特有個性
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絕不會一無是處。“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教師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目光看待學生,孩子每天都是新的,每個學生都在發展和變化。每個學生都是一本書,我們要認真地翻閱,細細地研讀,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找準切入點,適合學生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的個性化評語。積極主動地改變評語中的一些“老套套”,靈活巧妙地運用各種“新道道”,做到千人一面,不要千篇一律。每次給學生帶一點新鮮的感覺,而不再“似曾相識”甚至“老生常談”。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讓其在老師的贊賞中收到更多的驚喜。
正因為人的個性差異,才使得世界變得千姿百態。個性化評語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更能啟發學生的智慧,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能力是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勵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對學生的一生都可能產生深刻的影響。個性化評語其最終目的不是評說學生的好與差,而是要把學生的內在潛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好的評語猶如一顆種子,一旦播撒在學生的心田上,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一分嚴格之水,要摻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為教育的甘露,只有教育的甘露,才能蕩滌世俗的迷霧,讓心靈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劉通.需要思考的語言教學[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7.
[2]劉艷濤.每個孩子都是天才[J].快樂閱讀,20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