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教育階段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對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包括基礎知識、閱讀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品德修養的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學科教學人員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最終達到拓展學生的思維界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創造性的目的。在多年的初中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學人員發現采用思維導圖教學工具對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十分有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導圖;教學研究;教學工具
一、 語文教學采用思維導圖工具的意義
(一) 思維導圖的定義和形式
思維導圖是在19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概念化工具,它是一種利用圖形將知識可視化的圖形思維工具。它首先需要一個確定化的知識中心點,在中心點的周圍有許許多多和中心點相關聯的節點通過線相連,這些節點也可以成為其他知識的中心點,最終通過連接線將不同的知識對象連接起來,形成鋪展開來的知識網絡。
思維導圖用形象的圖形化模式梳理復雜的知識脈絡并將其串聯起來,能夠幫助使用者一目了然地理解復雜的知識體系,形象可視化的表達形式又便于使用者進行理解分析和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廣泛地被知識工作人員應用。
思維導圖工具具有三個顯著的特征:發散性、表達形式多樣性和使用個性化。思維導圖是先從一個知識中心節點出發不斷地連接其他有關聯的節點,其中連接的形式和節點的表達形式都是多樣的,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最終即使是相同的知識中心每個使用者畫出的思維導圖的形式可能也是不一樣的。
(二) 思維導圖教學應用的意義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科學的便捷化工具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首先,由于其發散性的特征,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求鍛煉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人員擔負著語文基礎知識的傳遞和學生思維開拓、思考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務,在知識傳遞方面,利用思維導圖圖形界面化的知識表現形式有利于學生建立總體知識框架和認知知識點間的關系,這是一種方便高效的知識傳遞形式;在學生思維擴展方面,思維導圖知識節點的延伸正是知識網絡發散性的表現,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現有知識節點的情況下進入深層次的思考擴展,能夠幫助學生鍛煉思維創造性。其次,思維導圖表達形式多樣化有利于初中語文教學人員開展形象生動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吸引學生投入不斷變化的課堂知識傳遞活動中,這對于學科教學人員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最后,思維導圖工具使用形式的個性化能夠更好地滿足語文教學人員開展教學活動的需求,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出科學、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對于提高學科教學人員教學技能也有一定的幫助。思維導圖工具應用在不同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它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同時不同學科的教學人員在實際應用中要考慮學科的差異性,從學科教學目標出發進行差異化的創造性使用。
二、 思維導圖工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思維導圖工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形式
學生進入初中階段,語文的知識量也極大地增加,相應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進行記憶背誦的也多了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求語文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也要求學生轉變小學時期的學習方式。在中學階段,語文詩詞的記憶理解是考查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對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學習,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文字的理解能力。初中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可以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工具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以人教版蘇軾的《水調歌頭》為例,學生可能對詞中的意象理解不到位而不能與詩人當時的情懷產生共鳴最終影響學生對詞的理解,這里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工具對詞中意象進行總結。水調歌頭分為兩方面:創作背景、意象;意象有→明月、酒、風、無眠、低照、起舞;意象的思想感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理解詞中意象的同時結合創作背景不難理解詩人表達的是彼時身邊無人相伴,把酒消愁包含著離別愁緒的郁悶心情。這里是用文字描述的,通過形式化的思維導圖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詞的含義,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和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
初中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逐漸接觸一些故事情節復雜、內容章節較多的文章,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可以采取思維導圖工具對教學文章進行脈絡梳理,用節點連線的形式表達出故事的整體框架,以及文章所使用的文學手法等知識要點,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文章內容和提高文學創作能力。
以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第2課的《蘆花蕩》為例,該文講述的英雄傳奇為第一個節點,故事簡介、愛恨情仇、協作手法為第二個節點,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為第三個節點,相同層次節點之間可以為并列的關系。借助思維導圖工具的展示總結文章想要表達的弘揚正義以及主人公們勇于與邪惡抗爭的斗爭精神,同時通過對人物形象、周圍景象以及人物感情世界的描寫,引導學生學習一定的文學創作技巧。思維導圖能夠直觀、清楚地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脈絡和寫作手法,有利于語文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對文學創作技巧的揣摩。通過這種教學工具的應用,教學活動開展之后再經過適當的寫作訓練,相信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對文章總體構思的能力會有長足的提高。
初中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觸的文學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常見的詩詞、文章還有新聞等。
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2》為例,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工具以時間為節點對新聞中的事項進行邏輯排列,將時間點和具體的事項連接,構成事件進展明確的脈絡圖。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更好地突出新聞文學表達形式的現實性和邏輯性特點,方便學生更好地進行認知學習。
(二) 思維導圖工具在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的優勢
由于文學作品的寫作手法多樣、文章構成形式不一、表達形式也比較繁多,造成了語文教學的難度較高,初中語文教學人員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正確的解析,做好課前準備之后將知識進行傳授。在教學傳授中采用思維導圖工具的優勢是明顯的,它能將復雜多樣的文學表現形式通過形象的圖形化形式進行展示,也可以將人物關系復雜、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多章節文學作品進行文章框架的梳理,同時也應用在學生的寫作教學實踐中。這些都能夠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學寫作能力更有利于學生文學修養的提升。在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也發現思維導圖工具應用的優勢,在應用過程中也需要語文教學人員不斷地探索具體的應用方式。
三、 總結
初中語文教學在國家義務教育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語文實踐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工具能夠幫助教學人員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深層次認識,也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界限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廣大的初中語文教學人員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尋找符合自身實際的思維導圖工具應用方式,在探索中進步,不斷地提升自我修養和教學能力,秉承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學大計,切實做好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何易杰.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語文課內外,2017(30).
[2]賀培啟.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7(51).
[3]徐吉鳳,鐘勇.淺析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9):121-121.
[4]曹玉珍,李淑君.用好“思維導圖”落實自主高效——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8):49-52.
作者簡介:
葉志強,中學一級教師,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