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紅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網絡環境下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對組織學生有效開展網絡環境下語文閱讀的教學組織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教學步驟和要求。
【關鍵詞】網絡環境 語文閱讀 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94-01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部分是講授的重點,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迅猛發展為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計算機網絡為學生創設構建主義學習環境,使學生成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理想的認知主體,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實現閱讀教學從教師單純講解分析變為學生借助媒體自主學習的轉變。為此,提出建立科學的自主閱讀教學新模式的構想。
一、網絡環境下閱讀教學過程特點分析
一是擴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傳統閱讀教學是教師課堂通篇講解,偶爾借助簡單的多媒體課件,課堂信息來源狹窄,再加上繁雜的課上文章分析,使學生的閱讀量大都在1600字之間。而網絡環境下的閱讀教學很好的解決了傳統閱讀教學中閱讀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課前預習時的查詢與調查,課上理解文章時閱讀的有關的文本信息,完成過程中的拓展練習閱讀,課后的延伸閱讀等等,如此使學生的閱讀量大大增加,有時能達到傳統教學閱讀量的3倍。這為學生個體閱讀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主動接受自主閱讀,學生間的合作能力得到良好提升。建構主義認為,協作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它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至關重要。通過相互討論協商,學習者群體的思維和智慧被整個群體所共享,也就是講,通過協作學習,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為此,我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其便捷、靈活的交互作用,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雙邊交流為教師導學,學生自學、互學,人機對話三位一體的立體教學交流。如在教學《愛爾克的燈光》時,主要采用了“自我協商”和多種形式的“交際協商”組織學生協作學習。以課后習題為例,學生通過人機交互形式了解文章中描寫的三種燈光及其寓意,并將學習結果輸入計算機。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交際協商”,學生之間一方面也可以與相鄰同學進行口頭討論,另一方面也可通過網上交流探討,在討論中互學、互啟,共同提高。教師通過網上監看、監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當點評。這種三位一體的立體交流,也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刻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是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往,有很多教師不注重創設情境,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習沒有主動性,學習興趣不高,閱讀效率較低。新模式運用以來,局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優勢被充分發揮,是學生不僅是跟著教師去學習,更主要是讓每個人積極主動地按照自己的水平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使學生每節課都學得有滋有味。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系統能將文字、圖片、聲音和圖像直觀地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審美體驗推向高潮,激發起其學習欲望,從而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思考。
小組學習是網絡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交際協商是群體思維的集體表現。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強,缺少為他人著想的習慣。在小組學習中,除去自己要完成練習任務外,還必須想到同組的其他同學,此時,他們就是一個小的集體,要相互協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練習任務。在新模式中,我們注重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進行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復雜為簡單,圖文并茂,形聲結合,使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讓學生形成了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極富個性的知識結構品質,培養了學生獲取、處理、掌握信息的能力和交流運用能力,引發了學生強烈的目標意識、信息意識、創新意識和參與意識,為將來獲取更大發展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自主閱讀的核心,是讓學生借助多媒體手段提供的課件進行自主學習,可見是學習的主載體,因此必須要有好的課件作支撐。課件依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設制圖像、文字資料、閱讀提示等內容。圖像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直觀、生動的材料,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資料部分有利于學生學習時各取所需,可以隨時切入到相應的有關內容里。閱讀提示提供了閱讀的思路,幫助學生確立閱讀指向,在分析和歸納訓練中提高自學能力。
二、施行網絡環境下閱讀教學對授課老師的能力要求
一是整理全文。實際教學應用中,教師可先充分了解教學所需,做好課件,通過局域網絡系統發到學生機上,并要求學生提出問題,以此激發起學生學習熱情。課前,教師有目的的查看學生機上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對課件做補充,為教學做到心中有數,這一環節要在課前完成。
二是重點探查。教學中教師根據課前問題對本次閱讀教學中的重點運用教師主機和學生單機通過多媒體直觀豐富的信息支持來完成,并在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作者及文章的深層次共鳴,體會作者的用筆之工。
三是協作質疑。學生對課文的重點有了深刻理解后,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并由部分回歸整體,即學生的學習順序為整體—部分—整體,這一過程符合人類認知規律,是教與學組合的最佳策略。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協作質疑。先自學交流,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向全班同學網上匯報“學到了什么?”“學懂了什么?”這樣的互相啟迪,使每個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為整個班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