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寧
【摘要】高中數學是高中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對于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要讓學生學好高中數學,就必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思維能力,在長時間的學習中,積累經驗和素材,強化學習效果,本文對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進行研究,提出培養策略,促進學生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
【關鍵詞】高中數學 應用意識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62-02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就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對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結合,讓高中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現實價值,能夠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不斷強化自身實踐能力,開闊思維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1]。
1.改變學習方法,深入挖掘課本素材
相對于初中數學而言,高中數學知識學習難度較高,知識涉及的范圍更廣,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中面對種種困難,從而產生厭學、恐懼等不良情緒。因此,為改善這一狀況,高中生要積極改變學習方法,盡量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高中生要深入挖掘數學課本素材,合理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深入挖掘數學課本,明確數學的實質,及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興趣。同時改變傳統的單純記憶、模仿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學習橢圓相關知識時,高中生不僅要仔細聽教師的授課講解,更要深入挖掘數學課本材料,了解橢圓概念的由來,及其性質、規律等,并通過相似的模擬實驗驗證,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2]。如:針對教師講解的“常數的運動軌跡是橢圓的兩個固定點的距離之和”這一理論知識,學生可以利用圖釘和繩索進行演示,通過分析繩索長短及圖釘之間距離與橢圓的關系,得出結論并與教師所講知識進行對比。運用這種學習方式,既能讓自身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又能以實證的方式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過程中學生不僅進行獨立的思考,而且在合作中提高應用意識,應用能力,體現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2.與生活相連,在實踐中培養思維能力及應用意識
數學是人們總結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知識、現象、規律等而形成的一門科學,其與生活實際具有極強的聯系。因此,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高中生要站在生活角度思考數學知識,同時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僅體現了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還能發揮自身主體作用,提高學習積極性。高中生要仔細觀察生活,發現日常生活中數學知識的使用,在獨自思考和探究中自我形成數學應用意識,不斷活躍思維。
3.培養主動提問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要培養自身數學應用意識和思維能力,高中生就要擺脫初中數學模式的干擾,放棄“等、靠”狀態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自身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為深入地探索,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在激發自身求知欲的同時,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3]。另外,高中生要開展自主閱讀,打好數學基礎,要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深入分析數學課本中各數學知識的概念、規律等,理清學習思路,通過自主閱讀,深入分析不斷自身思維深度和廣度,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高中生要重視獨立思考及與同學、教師的交流合作,在與其他人的共同探討中,不斷的反思自身的學習過程,利用舊有的知識和經驗,探索新的解題思路,不斷完善自身學習方法。最后,高中生要學會歸納總結,利用思維導圖、數學模型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只有在發揮學生自身主體作用,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在高中數學知識學習中不斷培養自身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4.結語
總之,對于高中生而言,為加強學習效果,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培養自身數學應用意識和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養成應用意識和思維能力這一漫長的過程中,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積極轉變學習方法,深入挖掘課本素材,與生活相連,在實踐中培養自身數學思維能力及應用意識,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迪.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農家參謀,2017,(14):84.
[2]侯程迅.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01):70.
[3]熊永欣.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經貿實踐,2016,(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