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蘭
【摘要】地理是每位高中生都必須要接觸的。因此,如果教師在地理的教學中,能夠始終貫穿著情感教育,那么將會使得學生對于地理的興趣大幅提高,使得成功的喜悅伴隨在學生身上,在充滿了激情與活力的教學過程中,體驗地理所帶來的無窮樂趣,從而由對地理的懼怕到對地理的熱愛。本文將試論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關鍵詞】素質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 情感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76-01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能讓學生在每節課上都保持著足夠的激情在上課,并且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的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應當充分的將情感教育融入地理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達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效果。
1.因材施教,地理課堂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在高中由于知識的積累對世界形成較為健全的一套自己的認識,學生不再是相似的接受體。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實施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由于學生個體化的差異,吸收知識的能力不一樣,教師要采取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培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通過深度挖掘地理知識背后所暗藏的相關能力和品質。例如:在進行世界地理講解時,教師可以將中國與其它國家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著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在地理課堂中對知識的深層次解讀是開啟課堂素質教育的關鍵點。地理課堂的因材施教是希望教師開辟新思路不要局限于單純的講知識,通過知識的延展來挖掘深層次的品德,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2.滲透地理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地理實驗
地理學科的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終身地理學習能力的根本,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構建更加開放的地理課程實踐活動進程。在體驗和探究的過程中,提倡高中地理課程學習的基礎性作用,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地理生活實踐過程,積極主動地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發現生活過程中的一系列有趣的現象和解決問題,采用地理學科的視角反思和解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創設教學情境,例如,時事新聞或者課本案例。例如近期印尼阿貢火山地質活躍,火山隨時可能噴發,教師就可以借此設置火山噴發的教學情境,向學生提出與火山地質相關的問題,例如: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印尼為什么火山噴發頻繁?火山噴發對地理環境和人類產生什么影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中體驗和學習了有關于火山地質類型的相關知識,不僅鞏固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幫助學生們在結合秋游和一系列外出活動的過程中,在對高中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其合理的實踐性。幫助學生們走出課堂,可以向高中生進行完整的揭示地理學科的實踐性意義。地理學科是需要探究和創新的學科,在強化現代生態教育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今天,地理實驗課程是行之有效的調動高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觀念。地理教學過程需要與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習記憶力。“山地沖積扇的形成”實驗為例——實驗器材:沙子、U型槽、水。實驗步驟:①將沙子均勻倒進U型槽中;②U型槽與地面呈30度;③將水從U型槽頂部倒入,觀察沙子流動情況以及U型槽口沙子的分布。簡單的一個實驗,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山口沖積扇的形成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因該提倡同學們了解生命,了解大自然的循環規律,深入的訓練和學習人地觀念進行多種多樣社會實踐和社會融合競賽的城市。
3.情感教育課堂注意原則
想要將情感教育很好的融入日常的地理教學課堂中,則需要注意以情動情: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師的演講能力有很大的要求,教師在演講過程中對于節奏的把握要很到位。教師在進入角色時,往往情緒很高漲,十分動情。在教師自己動情的情況下,應該帶動著學生一起,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白居易曾說:“惑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若在教學過程中無動于衷,那將如何打動學生的心,教師若不能打動學生的心,那么怎么能夠教好學生。
4.總結
情感教育方式能夠極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思維方式,能夠改變傳統學習的不利之處。在新時代的教育發展下,能夠改變學生與老師的關系,讓師生關系在互動下更加和諧,更有利于老師引領學生走向知識的殿堂。
參考文獻:
[1]王洪波.淺議高中地理積極情感因素的激發[J].亞太教育,2016(28):59.
[2]沈當旺.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