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信息點不再通過文字而是通過圖片來承載。在高中地理學科,無論是日常教學還是各類考試,相關氣候類型、地形地貌等信息點常常以圖片來呈現,識圖能力決定了學生地理素養的高低。同時,在素質教育要求的大背景下,對于高中生而言,除了應該學好學科知識外,還應把綜合能力的提升放到重要位置。提升學生識圖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掌握,而且可以從圖片或地圖中提煉出更多重要的信息,幫助人們地理定位和分析地形,提升學習成效,對于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素養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 識圖能力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80-01
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學習的重要能力之一。學生只有把地理知識附在相關圖形這個“骨架”上,通過圖片形成清楚的地域概念,才能系統化地掌握地理知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地理學科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讀圖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識圖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正確地空間概念和知識系統。
1.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識圖技能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僅僅為了應付考試,更應該掌握相應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最終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高中階段學生處于綜合能力養成的關鍵期,對新鮮事物有較為濃烈的興趣,有意愿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地理知識圖文并茂的展現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識圖技能。
2.培養學生識圖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
學生識圖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正確的識圖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來觀察地圖,熟悉地圖中的地理位置,了解區域經濟發展情況、氣候特點和地質條件等信息,在識圖過程中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識圖能力。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既要做到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建立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又要做到以圖析文,將地理知識點轉化成圖像,以直觀的圖像來表述教學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同時,地理老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以文釋圖,即將圖像內容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讀圖分析。要求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經過認真思考,用地理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實現圖與文的轉換,這是培養地理思維的最好方式。
3.加強填圖、繪圖訓練,加深學生對地圖內容的理解
3.1規范化的填圖訓練
反復進行規范化的填圖訓練,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鞏固和地理技能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填圖訓練的方式應多樣,充分利用地圖冊或填充圖冊等。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形成在地圖上定方向、識比例、量距離、會注記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形成綜合性的立體空間概念,加深對地理事物因果特征的理解和記憶。
教師可采用一圖多填的方式,培養學生對綜合信息能力的掌握。一圖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圖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圖的樂趣,增強了記憶的效果;同時,因為各知識點之間所具有的關聯性,還有利于我們培養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養成廣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處理地理信息的習慣。
3.2常規化的繪圖練習
繪圖是動手操作的環節。引導學生繪制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是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繪圖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
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教學中除了充分運用各種掛圖、投影圖以外,還要經常在黑板上繪制示意圖,并引導學生跟著一起畫,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隨手畫圖的好習慣。
其次,復雜的地圖可讓學生先用白紙描下來,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業區等要素繪制在圖上。通過描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掌握識圖技巧,鞏固所學知識。
最后,教師應著重開展繪圖訓練活動,促使學生養成長久的地理學習興趣,自主搜集和整理地理資料,在此基礎上來繪制地圖。在不斷修改和完善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熊永.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 中學時代,2013,(18):143-144.
[2]孟憲雷.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82-83.
[3]王亞靜.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意識[M].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