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安
摘 要: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悠久燦爛,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人類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美術俗稱為視覺藝術或造型藝術,美術教學旨在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技能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育的融合,不僅能讓傳統文化更性感、更直觀、更易于理解和接收,而且還能為美術教學融入思想,傳承文化,創新發展。主要對融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術教育創新進行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美術教育;創新
傳統文化是支撐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脊梁,這里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進行充分說明。我們主要結合學校的美術教育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進行探討,這是現階段美術教育面對的主要問題。在全新的發展形勢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阻礙,必須在提高重視程度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加強,這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進步與完善提出全新的要求。
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探討
現階段我國美術教育已經逐步實現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并在原有基礎上取得相當的進步。從整體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后發現,受不能充分認識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部分傳統文化美術課程以及教學依舊只是在表面形式上開展,知識以及技能傳授仍然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精神內涵的闡釋和融合在這一過程中被逐步忽視。導致上述現象出現的基本原因就是美術教育群體存在認知上的錯誤,尤其是在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針對傳統文化概念進行重新認識是解決上述現象的基礎與前提,在形式上認識傳統文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要在美術領域中進一步探究傳統文化,必須實現對上述局限性的突破。通過美術教育引導學生在各個領域實現對智慧的運用,進而促使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二、融會傳統文化智慧的美術教育創新發展
在歸納智慧的前提下,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傳統文化概念。在實際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以及教育意義進行探究時,我們可主要從社會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角度著手。現階段學校美術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得以傳承,下面我們對其進行仔細分析。
1.由“藝”入“道”
中小學美術課程在容量上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學生只有較少的時間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學習,其中主要涉及的內容為中國畫、雕塑以及園林建筑等,與專業教育相比,學生接受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時間遠遠落后。為實現對上述現象的改善,我們可通過由“藝”入“道”的方式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學習。這里所說的“道”主要是指傳統文化智慧、中國古典哲學。對其進行具體分析后發現,中國畫、中國園林以及中國工藝都可對“道”進行直觀
體現。
美術知識也在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涵蓋范圍之內,學生進行充分學習后可實現對中國山水畫以及中國園林的逐步認識,天人合一思想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在實際對傳統文化進行理解時,我們不能單純地將表象的美作為切入點,而是需要從完整的思維方式以及哲學體系著手,實現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真正意義上的領悟,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傳承。
2.守正創新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光的沖刷,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都因為無人繼承或者無人創新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甚至面臨消亡的境地。尤其是在當前工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生活中,很多技能都被機器代替,手工技藝在生活中使用得越來越少,傳統技藝在逐漸消亡,傳統匠人在逐漸“失業”,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在逐漸減少。其實,在潮流的發展中,我們不難發現,單憑借傳承,傳統文化很難走遠,創新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發展,才能精益求精,進無止境。
3.培養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美術教師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存在著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長期以來,我國大專院校美術教師的教育對以西方美術課程體系為重點,致使中小學美術教師普遍缺乏對中國傳統美術的認識、理解以及實踐能力。
我們要開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的美術教育,首先就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一方面通過多種培訓渠道,提
高美術教師對以美術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的認識、理解、實踐能力以及課程開發與教學能力;另一方面美術教師要提高整體素養,
走沿襲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脈絡、古人彼此交往的“君子之道”。
傳統文化并不止于傳統,也并不總是陳舊,對于傳統優秀文化,我們既要選擇性地繼承,又要創新性地延展。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既要讓青少年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優秀與精神,了解人類在社會發展中的貢獻與進步,又要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靈活地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并在跨越學科的基礎上,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為傳統披上“時尚”的外衣,使其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推動人類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藝術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中國培訓,2016(20):109.
[2]羅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讀天下,2016(21).
?誗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