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瓊
摘 要:寫作教學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就現在的寫作實效性來說,寫作內容的選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的問題被忽略了,有的問題又拿出來重點講,顯得教學十分無序,也沒有什么規律可言,其實寫作教學中是有很多需要關注的地方,經過初步探究,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有一些原因是值得探究的。
關鍵詞:寫作教學;心理狀態;課堂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的主要矛盾是很多的,其中我們主要分析出來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直接原因:寫作教學功利目的嚴重
(一)缺乏范本
經過查找素材,我們可以知道,現在的寫作教學教材是比較少的,有的教材盡管有,但是并沒有使用的痕跡,或者說寫作教學的實踐范本基本為零,大多數一線老師在上寫作課的時候,沒有進行梯度設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而且寫作教學的主題和寫法經常與閱讀課混在一起,這種缺乏實踐的寫作課在全國其實是廣泛存在的,有的教學可能還出現了不上作文課,只有閱讀課的情況,這樣的情況是不應該出現的,但是在很多學校都有出現。
(二)教學應試傾向嚴重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寫作教學,功利性是比較嚴重的。寫作題目往往是命題作文,不能寫詩歌,800字左右;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必須在45~60分鐘之內寫完,學生平時在訓練過程中大多閱讀的也是相關素材,并不是自己真實情感的表露,教師要教,學生要學,大家都會陷入到一個學習的怪圈中。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不是很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打分的標準也是其中的問題之一,學生也只會從成績去看自己的水平,這樣的寫作教學對于學生與教師來說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我們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對于考試的傾向性分析能夠更加平衡,也希望寫作教學能提出更適合學生的心理軌跡,教學的風向標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教師的教學方法。
二、潛在原因:學生心理差異無視
(一)寫作心理狀態不管不顧
學生在自己的寫作練習中總要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或者專業術語里面的“超我”,這種學生呈現出來的狀態叫做“本我”,他們在寫作中往往尋找超我。我們知道,學生的語言學習是有幾個階段的。
1.開放模仿期
這個階段的學生相對于小學有很大進步,但他們觀察事物較膚淺,他能簡單地去模仿事物,或者說話,但是卻不能思考事物。只能簡單模仿,或者簡單學習事物,跟著做,跟著說,不會自己主動思考問題是模仿期的特質。
2.直接寫話期
“初二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語表達和思維能力的增強,學生已經能根據文題選擇相應的材料,能夠較清楚地去敘述事物。”學生在直接寫話期間,能把自己的寫作語言進行一個初步的整理,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
3.轉型期
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有一個轉型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處在寫話到寫文的轉型期,但是卻很缺乏鍛煉,或者相應的引導,這時候,學生的寫話能力會慢慢變成寫文能力,字句的思考能力會明顯加強,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從心理構設上把握學生的文章寫作。
(二)寫作心理差異漠視
第一,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與學生心理有變化。如果我們不能用較好的邏輯給學生去講解那些重要的經驗,那么我們的寫作課堂就是無效的,或者是低效的。第二,學生之間的心理交流也是需要考慮的,學生如何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設計自己的主要觀點,都是我們需要管理和設計的問題。第三,教師的教學心理也是需要去考慮的,教師的心理特征、個性、學識、教學方式都需要我們去關注,有的教師說自己對寫作一點都不感興趣,有的上寫作課也是在講一些無關緊要的寫作要點,這些都反映出一個教師的心理狀態,所以教師的心理狀態是需要去關注的。
三、外在原因:心理分析背景忽視
(一)寫作心理研究不夠
上面我們說到了學生的寫作狀態主要是實現超我,但是我們卻會被自我等更深的因素影響,因為學生寫作的成品本來就是他綜合心理的反應,我們在進行命題的時候對學生的心理實踐關注是比較少的,甚至是忽略的,學生面對這樣的題目他會怎么想,他會怎么去思考,會怎么去組合答案,這些我們基本上都不會涉及,其中有寫作課本來就沒有單獨列出來的原因,更有對學生的心理忽視,過于關注分數,關注結果的原因在里面。
(二)寫作記憶庫的漠視
在心理學當中,我們把記憶分為程序記憶、語義記憶、情境記憶,寫作教學中,初中生寫作的記憶其實是程序記憶,寫作中,我們指導學生進行形象思維的時候,學生他會怎么去思考一個問題呢?他首先會調動自己的小小經驗庫,思考我能調動我自己的哪些經驗,哪些詞句,哪些情感,哪些布局。
四、根本原因:教學模塊連接性不強
寫作教學的大群體,與個體關系的連接性不強,我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整體與整體的失衡
我們喜歡以點帶面,一個點的知識點不能蓋過寫作的整體性學習,一個專題的學習也不能蓋過一個學年的整體目標。有的專題初一寫了,初二、初三還在寫,都不看學生個性的。
(二)評定標準的失衡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往往比閱讀教學中還要高,有的教師寫作看卷的標準都是隨口而定,并沒有參考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分數的給定也是比較隨意的,所以導致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寫作定位把握不準,甚至懼怕寫作情況,也有發生。
(三)寫作教學資源分配上的失衡
其不僅包括整體上學生的靈活思維與學校的現有教學模式之間的不平衡,這種資源的分布不均將會導致寫作教學資源在教學體之間流動的不均衡,其導致的是寫作教學的差距、區分度的不斷變大,名校的學生會擁有更好的師資,而且就是在學校之間的優質資源也是不同的,這導致寫作教學的順利開展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導致寫作連接性不強,偏向性重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周慶元.初中語文教育心理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56.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