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麗華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我校與麥特集團校企合作過程中關于開展職工培訓遇到的問題,探究更為健全的關于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職工培訓機制。
【關鍵詞】校企合作 職工培訓 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36-01
一、校企深度合作職工培訓的內涵
職工培訓是指組織為了使員工獲得或改進與工作有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所開展的有計劃的、系統性的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職工培訓的目的在于發展能力、改善績效、提升競爭力并最終實現員工與組織的雙贏。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近年來鼓勵向縱深方向發展,而由學校開展的企業職工培訓就是很好的一個體現。它符合校企合作中“以他方為中心”的合作原則,具體內容就是:高職院校積極利用自身的設備、師資和場地資源,尋求與企業的教育資源、技術資源共享,積極為企業員工進行崗位培訓,與企業合作共同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
二、我校與麥特集團校企合作開展職工培訓的現狀和前景
我校汽車工程學院與麥特汽車開展校企合作的項目主要內容是車身修復(鈑金)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建設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首要任務是充分滿足專業實習實訓的需求,具有同時容納100名學生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的規模。2018年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完成之后,實訓基地除完成本專業實習實訓任務外,還可接收社會培訓、成人學校、國家開放大學年均4500人次以上的實習實訓任務。
目前,實訓基地正在開展第一期企業職工培訓,學員主要來自麥特汽車企業,也有一少部分社會上汽車維修的從業人員。從目前的培訓情況來看,效果和預期相當,問題也切實存在。
2017年4月,我院開展了首屆湖北省車身鈑金修復大賽,來自學校和企業的近20名參賽選手同臺競技,在我院的車身修復實訓基地完美演繹了一場激烈又壯觀的技能角逐,多家媒體對賽事進行了報道。
三、校企合作中開展職工培訓遇到的問題
(一)管理體系不健全
培訓管理體系包括培訓制度、培訓政策、管理人員職責管理、培訓信息搜集反饋、培訓評估、培訓預算及費用管理、培訓與績效考核等一系列與培訓相關的制度。目前高職院校開展的企業職工培訓,主要的職責局限于培訓期間完成事先安排好的培訓內容,在其他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
(二)師資力量缺乏
目前大部分培訓教師來自高職院校,缺乏足夠豐富的實踐經驗,雖然企業也能調動一部分技術能手過來擔任培訓教師,但往往數量不夠,學校的老師想要在技術水平上得到成長與提高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這一矛盾直接導致培訓教師儲備不足、青黃不接,師資隊伍是校企合作過程中一直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三)行業、企業對合作的認識有偏差
多數行業、企業認為將職工送到學校培訓,培訓期間的所有責任和義務均歸于學校,在培訓期間,企業成了“甩手掌柜”,學校在職工的管理上壓力較大。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往往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只關心是否能在短期內為企業創造效益,主動承擔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任務的動力較為缺乏,從而導致培訓的內容單一、片面。
(四)法律依據缺乏
雖然從國家層面上出臺了《職業教育法》,但地方政府并未從法律層面上建立起完善的校企合作保障機制,對校企合作中學校、企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約束,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沒有具體的激勵政策。
四、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職工培訓機制的構建
(一)培訓設計原則
培訓設計在整體上講究實用有效,培訓任務的選擇和安排盡可能貼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實際,創造一個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訓場所,充分體現技能訓練過程的真實性。
(二)培訓過程的規范性
在對多所職業院校進行調研評估,并結合多位行業專家的建議之后,我院領導在開展企業職工培訓工作上提出了詳細的模式設計步驟。
1.培訓任務啟動。成立工作團隊,確立團隊負責人,設計項目開展方案→確立培訓總體目標→對培訓模式的方案進行評估。
2.開展調研,并進行總體框架設計。對企業和培訓職工進行調研(主要了解企業方和職工本人對職工培訓的期望和要求)→培訓對象分類和總量分析→培訓模式選擇→形成培訓模式框架體系。
3.培訓課程體系設計。形成培訓模式課程目錄(結合企業方和職工個人對培訓的期望和要求)→概括并形成部分通用課程概覽(不同單位的職工培訓可結合通用課程進行持續開發)。
4.形成培訓模式管理實施運作支持系統。形成職工培訓具體項目操作指南→形成培訓過程中的問題處理方案、政策資金支持方案→形成培訓模式實施細則。
5.培訓項目評估。培訓項目評估→培訓項目評估修改→培訓模式項目評估報告。
(三)培訓師資隊伍建設
培訓師資隊伍要克服過度依賴企業的現象就必須建立完善的高職教師成長渠道。建立日常培訓過程中的“傳幫帶”制度、建立高職教師定期企業工作制度、建立高職教師定期技能考核制度,這些既有助于克服高職教師的實踐技能短板問題,也能幫助高職教師盡快成長,同時也為企業節省了人力成本。
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開展企業職工培訓工作的問題還有很多,唯有具體工作中遇到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尋求完善的體制機制保障。
參考文獻:
[1]尹子云.關于職業院校構建職工教育培訓新機制的思考.廣西教育.2014.11.
[2]代偉.企業職工培訓成果轉化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職業技術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