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芬
【摘要】在新課改地推進中,我國越來越重視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而教會小學生如何識字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小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這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識字量的增大,高效地利用課堂的識字教學時間可以很好的鍛煉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因此,合理的教學方案對小學低年級語文的識字教學是十分有幫助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49-02
識字是小學語文初期教學的關鍵,也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但因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直以來的教學方式過于呆板,不夠靈活,導致小學生對識字教學缺少積極性,課堂效率也無法提高。教師需要考慮教學對象為小學低年級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結合實際,真正讓小學低年級學生從語文的識字教學中獲益。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創造合理的情景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會采用朗讀的方式讓小學生記憶漢字,比如按照相似的音調將漢字分組,然后帶領小學生朗讀。這種方法看似有規律可尋,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完全脫離了漢字原本的意思,小學生只會機械化地去記憶漢字的音與形,而忽視漢字真正的意思,這種教學方法反復并且枯燥乏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機械式的課堂教學會令小學生反感該門課程,產生抵觸心理,喪失了學習積極性后,在接下來的識字中只能被動式地接受,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越來越低,由此成為惡性循環。所以,需要教師在了解漢字真正的意義上設計合理的情景教學方案,比如在認識“木”“林”“森”等有相似字形的一組漢字時,可以講述字的意義,引導小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像木代表一棵樹,而多一些樹木結合在一起就成了樹林,而更多的樹木結合在一起就是森林。這樣可以使教學更加全面,更加科學,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漢字的意思,同時也有助于他們進行記憶。
二、注重教學與多媒體進行結合
隨著國家對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教育設施的投入數量也與日俱增,許多院校在教學中都會使用多媒體。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合理使用多媒體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讓所有學生參與進課堂。小學低年級學生大部分都喜歡看動畫,教師可以提前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短片。在引導小學生認識一些象形字時,比如“羊”字,可以制作羊的造型逐漸演變成這個漢字的動畫。教學認識“門”字時可以在課件上放幾張門的照片,讓小學生找出這些照片與“門”這個漢字的相似之處;或者在教學到“釣魚”這個生字詞時,可以放一小段釣魚的視頻,便于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如今,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十分廣泛,不妨試試將多媒體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課程中,這樣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游戲與教學結合,適當地競賽,增加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教師的教學方案也可以由此入手,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字謎,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使小學生充分的思考。比如對“碧”設計字謎時,可以根據字形:王大媽,白大媽,坐在一塊石頭上;在設計“掃”字謎時,可以是:手把山搬倒;也可以由教師把學生分成各個小組,然后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然后為每個小組提供相同的謎題,由小組長分工,全組成員共同合作,一起解答這些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哪個小組認出的漢字最多,哪個小組就獲勝,最后由教師進行獎勵。同時,每個小組需要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或者對本堂課學習的總結,也可以給其他小組提建議。但在游戲與競賽的教學方案中,教師需要注意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些小學生比較內向或是自卑,所以不愿意參加游戲或者進行團體比賽,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先天的心理障礙,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學習交流與團體合作技巧,這種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讓他們受益終身的。
或者采取兒歌教學的方式,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兒歌有更多的興趣,而且兒歌很順口,在學生的反復誦讀下,更容易記憶,這樣也更有利于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度,使學生的認字水平得到提升,以兒歌為教學基礎,可以讓學生產生對漢字認知的直觀印象,學生對漢字意思的理解也會更準確。
四、創造閱讀環境
想要提高學生識字效率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閱讀,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為學生創造最合適的閱讀環境。有實踐表明,反復枯燥的學習一個知識會使學生疲勞,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產生厭倦之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認字方法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征與對知識的認知水平,合理的創造閱讀環境。可以由教師提供適合這個階段學生學習與閱讀的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認識更多的漢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一定的方法推測漢字的意思,比如在閱讀到這一句話“我的家里有爸爸、媽媽和一只小狗,爸爸喜歡抽煙,媽媽喜歡釣魚,小狗喜歡吃肉骨頭,還喜歡汪汪地叫”時,學生要是不認識“狗”這個漢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上下文的推測,從文中找出線索,什么動物愛吃肉骨頭還喜歡汪汪地叫?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這個生字的理解,同時又鍛煉了學生們的閱讀能力,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接下來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基礎。
閱讀不光是用眼睛看文字來達到認識漢字的目的,更重要得是要大聲的朗讀出來,只有在朗讀的情況下才能使小學低年級學生加強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從而反復進行對生字詞的記憶。閱讀培養是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即是在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這將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識字的效率也會大幅度增長。
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教師在教學到某些抽象點的生字詞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正是想象力最豐富的時候,比如教師教學到“飛翔”這個生字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小鳥的運動狀態,請幾個學生根據他們的想象進行小鳥運動的表演;或者在教學到“游泳”這個詞,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把你們放入一個很大的裝滿水的池子里,你們該如何使自己浮在水面?接下來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們自由討論,最后再進行表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圍繞一個生字詞進行講故事,比如,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運動會”這個生字詞,然后向學生解釋這個生字詞的意思,接下來給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讓學生圍繞“運動會”講故事。這種識字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識字能力,很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這種基于想象力的實踐,可以反復復習本堂課中所講的生字詞,鞏固所講的知識點,同時又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不僅只是教會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記憶,也是有許多優化辦法的,基于實踐的創新方案最終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師不可以受制于傳統的教學思維,需要不斷優化小學識字的教學策略,完善低年級語文識字的教學體系,最終希望學生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真正學到知識。
參考文獻:
[1]馬金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 (17)
[2]張艷.生本理念下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 (17)
[3]仲海艷.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
[4]周娣.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研究.小學生期刊.2017
[5]張紀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考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