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BL”法是從西方發達國家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又稱項目學習法。物理教學與其它科目不同,更加注重實踐性與教學資源的整合性,所以本文通過將PBL教學法與初中物理教學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因材施教;通過PBL教學模式中的創造性與創新性實踐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物理教學中,以此實現探究性教學。
【關鍵詞】“PBL法” 物理教學 實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79-01
“PBL法”又稱項目學習法,全稱為“Project Based Learning”。這一教學方法最早由美國著名學者John Dewey的學生 Kubrick提出。所以,目前PBL教學法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法是指學生基于一項特定的任務或一個特殊的“產品”,在體驗實踐、吸收內化、創新探索中獲取系統而全面的知識,以此不斷鍛煉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合作學習、項目探究中陶冶學生的情操。
1.PBL法在我國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適切性”
PBL法的教學核心在于全面關注學科基本原理和概念,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究世界。通過自主學習,實現知識、邏輯的自我建構和升華。因此,PBL法在我國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適切性。
一是PBL法滿足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自然科學類知識創新性教學的要求。
盡管當前在新課程改革政策指導下,我國初中物理教學已經廣泛提倡自主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但是,上述方法在教學中很難真正落實。而本文通過在初中物理實踐探究環節引入項目學習,旨在深入推動物理學科教學系統改革,最終實現素質教育與學科教育并行。
二是PBL法是新課程改革指導下促進物理教學“返璞歸真”的本質要求。
初中物理知識在不斷拓展,各所學校的實驗裝備和器材與過去相比也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個別學校的教師過分依賴于物理實驗器材,忽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過程,從而使學生的互動參與興趣消失殆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泯滅了學生的原生創造力和天生好奇心。通過引入PBL教學法,目的就是要讓物理走近課堂,走向生活,走出書本,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
三是物理學科不僅具有實用性特征,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價值。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的目的,就在于充分體現物理學所蘊藏的獨特價值,凸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科育人”的教育理念。通過將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融合在一起,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師的物理教學技能,而且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2.PBL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邏輯思路
新課程改革政策指導下,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在學科內容分布和結構安排方面邏輯性更強、知識內容更加注重實踐性。因此,要實施PBL教學法,首先需要對初中物理教學資源進行重新優化與整合。教師不僅要洞察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更要以學生為核心,結合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特長愛好,構建項目學習資源體系。PBL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邏輯思路如下:
2.1初中物理課程與勞技、美術教育課程相結合
這類PBL課程是通過在初中美術教學和勞動技術教學等一般課程中融入物理課程,通過教師督促、指正,引導學生看說明書或查閱相關資料,以此展開實踐操作。在此過程中,基于PBL項目,學生能夠對相關物理知識進行口口相傳,最終實現物理知識、技能的轉化與吸收。如《電磁波》一章節內容的教學過程可整合為七管收音機的安裝;在《電磁鐵》一章節的教學內容中,融入水位報警器和溫控加熱器的制作等,以此寓教于樂;通過動手,使學生掌握物理原理、知識與概念等。
2.2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滲透性、研究性學習
物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中的“攔路虎”,尤其是在初中課程科目繁多、內容復雜的情況下,學生更容易散失學習激情。所以,通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整合社會、人文學科內容,按照新課程教育標準,設計PBL研究性和滲透性學習指南,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展開研究。如在《能源》一章內容的學習中,教師首先要挖掘學生學習興趣和不同學習特點,在新課程指南說明下,構建《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太陽能的應用前景預測》和《能源結構變化對人類產生的影響》等小組議題,并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展開滲透性研究,以此幫助學生梳理重要物理知識點。
2.3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改造性、探究性實踐活動
此類PBL教學項目的目的,在于為學生創建專題性的探究實驗內容,從而服務于教師的課堂理論教學。如在向學生講述《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教室的日光燈進行專題性實驗操作,以此掌握電路的一般連接、控制原理。還有在《溫度、溫度計》一章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對保溫材料的隔熱性能和對開水冷卻時溫度的實際變化情況進行項目研究,以此促進學生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循序漸進掌握初中物理各章節內容的邏輯關聯性。
2.4 基于PBL教學法的“三小”優勢為初中物理教學創設情境
PBL教學法正是由于其具有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的課堂教學優勢,被廣大師生所喜愛。在物理知識教學中,為了化解物理學科的枯燥性,教師可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通過一組小小的實驗或者一個小小的發明,幫助學生在實踐動手過程中,獲取勞動技能和物理知識。比如,通過制作小小手電筒,讓學生全面認識電路的基本組件,也可通過練習繪畫電路圖,幫助學生系統掌握電路通斷的幾種不同狀態。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PBL法的初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通過在初中物理實踐課中運用項目學習的方式,將綜合實踐活動引入到物理課程教學中,從學生啟蒙教學開始,逐步構建任務驅動模塊,通過學科滲透與行為引導,寓教于樂、以學促教、以教帶學,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啟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188.
[2]王現琳.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57.
作者簡介:
李庚(1972.8-),男,漢族,河北省唐山市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