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妤 魏丹丹
【摘要】為提高天然藥物化學教學質量,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從理論教學論述了天然藥物化學教學體會,旨在與同行教師交流和探討。
【關鍵詞】天然藥物化學 理論教學 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81-02
《天然藥物化學》是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研究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的科學,其教學任務是圍繞天然藥物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藥效成分)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以及主要類型化學成分的生源途徑、結構鑒定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教學,培養學生具有從事天然藥物的生產和化學研究的能力,為繼承、整理祖國醫學寶庫和發揚祖國藥學事業的工作奠定基礎[1]。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對天然藥物化學研究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掀起了研究天然藥物化學的新高潮。同時隨著中藥的現代化、國際化,天然藥物化學在藥學學科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門課程,達到培養目標,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思路,提高教學效果,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論述教學體會。
一、注重循序漸進
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規律性很強,每章內容基本都按照生源途徑→結構分類→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結構鑒定這一主線,可以按此順序進行講解,其中提取分離、結構鑒定是本門課程的重點內容,生物合成及光譜鑒定是本課程的難點內容。按照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編排的章節順序進行講解,在學習完總論和糖與苷之后,就開始學習波譜特征比較明顯且相對簡單的苯丙素和黃酮類化合物,這樣可以逐步樹立學生解析波譜的自信心。
在講天然藥物提取方法時,先舉生活中水提和醇提的簡單例子,如中藥處方絕大部分采用水煎煮熬制,再講生活中藥酒的制作,最后引申到由于天然藥物極性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運用循序漸進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以實例說明,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
二、注重比較教學
由于結構決定理化性質,根據理化性質又可以指導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天然藥物的提取分離,因此必須掌握各種化合物的結構。而天然藥物的結構多且復雜,如何在較少的時間內掌握它們,采用比較總結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各種結構進行比較,找出結構之間的異同點,并進行總結,在總結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識點。
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非常多,且基本母環相似,如何快速區別且記住它們呢?我們在課堂上以最早發現的黃酮類化合物為標準,分別與其他類型的黃酮類化合物進行比較,在PPT上用動畫展示它們的區別,例如二氫異黃酮類與黃酮類化合物的區別是在2,3位雙鍵消失,2位上的苯環移到了3位,并在區別處用顏色標記出來。通過這種識同辨異,認識到黃酮類化合物結構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使學生掌握得更加牢固[2]。
三、注重舉例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舉出一些生動的實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覺得天然藥物化學的學習并不是枯燥無味的。例如在講述三萜皂苷時,先講一些關于人參的傳奇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引入到人參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在講倍半萜類成分時,以青蒿素為例,講述我國開發青蒿素的背景和艱辛歷程以及為全世界抗瘧事業所做的貢獻。通過生活實例講授,使學生感覺到天然藥物并不是一個個枯燥、復雜的化合物,而是緊密與我們生活聯系的,會關系到我們的起居飲食、身體健康,從而對本課程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天然藥物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四、注重歸納總結
根據授課內容適時進行歸納總結,可加強學生理解記憶。比如在講解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規律時,先提出交叉共軛體系的概念,根據共軛體系越長顏色越深,請學生歸納總結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規律。學生總結后再進行講解:C環呈飽和狀態的黃酮類化合物無顏色,而2,3位有雙鍵結構的化合物往往具有顏色[3]。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筆者的幾點教學體會。天然藥物化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作為高校教師,如何順應新時期教育的發展要求,把握課程的知識結構、深度、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仍需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長期探討、總結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朱英.中藥化學學習方法介紹[J].藥學教育,2004(1):38-39.
[2]雷敬衛,丁曉醫,白雁.天然藥物化學學習方法探索[J].光明中醫,2008(8):1221-1222.
[3]楊云,馮衛生.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方法探索[J].中國實用醫藥,2009(30):239-240.
作者簡介:
林美妤(1989.8-),女,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師,研究方向:天然藥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