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瑤
【摘 要】行政管理改革已經成為政治領域多年來熱點和焦點話題,行政管理改革是要構建權責統一、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轉變政府職能。我國倡導構建服務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對促進行政管理改革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行政管理改革與服務型政府內涵、關系、改革要點等進行探討,是希望理性認識我國當前階段的行政管理改革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性以及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關鍵詞】行政管理;服務型政府;改革創新
一、行政管理改革與服務型政府概述
(一)服務型政府的內涵
對服務型政府的理解,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從憲法層面,國家權力屬于人民,一切機關都要為人民服務,服務型政府的提出實際上紀實要解決實踐中一些少數領導干部固有的“父母官”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其次,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驅動力,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政府也要從建設轉向提供服務,包括為經濟主體提供服務,包括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和保障;再次,政府職能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其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面向的是最為廣泛的社會大眾,也是四項職能中的重點。
(二)行政管理改革與構建服務型政府關系
我國行政管理改革已經進行多年,在內涵上也在不斷豐富,新時期我們對行政管理改革的認識要緊緊的與服務型政府構建聯系在一起。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就有關于服務型政府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關系的論述“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經濟新常態下,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加強服務型政府構建。
二、新時期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要點
(一)強化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
在行政管理改革中一直以來都離不開理論研究,理論界對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也為改革實踐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有強化理論研究工作,才能為改革實踐提供科學指導,才能為行政管理改革指明方向。尤其是行政管理實踐還一直處在不斷變化中,因此必須重視理論研究,保證理論研究的時代性,創新性、指導性、時效性與實效性。
(二)繼續深化行政機構改革
機構改革是行政管理的重點與難點,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我國已經進行多次行政機構管理,實踐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實踐發展需要還要不斷深化和不斷完善,有組織、有計劃、分步驟、分層次推進。當前行政機構改革重點包括優化政府組織機構,完善機構編制管理,對不同部門相同職能技能型整合;理順上下級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權責等。
(三)正確定位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關鍵
我國在行政管理改革中提出了大部制改革的戰略,大部制的重要前提就是政府職能的制度化定位和職能轉變。通過制度設計明確各級政府權利,明確政府與社會與企業的權利,嚴格規范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科學設計職能定位和行使職能的界限。
三、構建服務型政府中存在的困難
(一)政府雙重身份與缺乏具體標準增加了政府職能轉變的難度
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政府在身份上就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在我國特定的市場經濟發展初始階段政府必須承擔起市場經濟發展的啟動者、推動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須解決原有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問題,承擔起社會保障等社會職能。這種雙重職能給政府職能轉變帶來很大難度。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就是要向有限政府、服務型政府轉變,一直以來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方面下了大力氣,但是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上卻讓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面臨著不知道是否介入或如何介入的問題。
(二)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轉變還不到位
雖然經歷了多次改革,但行政管理機構在設置、管理方式以及依法行政方面一存在整體性不完善、缺乏前瞻性和主動性的問題,也有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政府在權力和責任方面雖然歷經多次改革,但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強調權力而忽視責任追究的問題。
(三)社會管理與政府職能銜接不到位
政府與社會管理銜接不暢,我們強調構建服務型政府,要對公民等社會各類主體提供服務,是協調政府與社會各類主體之間關系的服務,也是協調社會內部之間關系的服務,不但需要有服務對象,還需要有銜接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才能解決政府職能調整后社會有效接管,這也是我國行政管理改革與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重大問題。
四、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要點
(一)進行轉變職能、機構改革、行為方式轉變三位一體的改革
上文提到行政管理改革的關鍵就是轉變政府職能,服務型政府構建也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和準確定位為前提,尤其是要明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上要進一步細化。在機構改革明確各自職能基礎上,還要轉變行為方式,強調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包括依法行政時方式的規范化、人性化,還要有暢通的監督機制,讓人民群眾能夠感受到去政府部門辦事不再遭白眼、不再遇到各種關卡,甚至能夠感受到政府的主動服務。
(二)理順社會、經濟等各方面關系
上文提到服務型政府承擔著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需要協調好各方面關系。包括要理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要弱化直接管理和微觀管理,減少對企業的行政干預,同時還要為企業提供服務,幫助其在市場中規范化發展;還包括理順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政府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市場,對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提供公共服務,要充分發揮市場自身基礎性作用。
(三)倡導協同理念,構建服務型政府
協同理念在構建服務型政府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一是能夠確保政策從制定上就具有協調和戰略性;二是協同理念還能夠對當前政府理念中的法治政府、民主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責任政府、服務型政府、節約型政府等各種理念進行有機協調;三是協調理念有利于政府部門之間在行政管理中更好的進行溝通和協商,確保不同政策領域之間在服務中一致性和整合性;四是政府職能關系的協調,政治職能、經濟職能、社會職能的協調,當然也包括政府各職能內部的協調、政府部門與外部主體之間的協調等。
(四)充分發揮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職能
當前各地區、各級政府都在政務服務中心建設上十分重視,大多數政務服務中心都是集合了不同部門共同辦公,為老百姓解決了辦事不知跑多少個部門的問題。政務服務中心建設之初就是秉承著服務群眾、方便群眾的宗旨。在大部分地區政務服務中心也極大改善了過去辦事繁瑣等問題,但與服務型政府構建的目標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一些地區政務服務中心安排了多個窗口部門但是不辦理具體業務,只能為老百姓起到指引向導作用,對此要抓好落實。還有一些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窗口不全,老百姓在中心辦理了幾項程序但還是要去其他地方的其他部門繼續奔走,對此應當完善擴大窗口,爭取讓老百姓在政務服務中心能夠一次性完成所有程序。
【參考文獻】
[1]何甜甜.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核心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J].學理論,2012(28):31-32.
[2]劉思宇.基于服務型政府探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革新[J].中國集體經濟,2018(2):44.
[3]劉華.習近平關于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話語體系及其價值意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