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杰敏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類型胰島素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響。方法:收治糖尿病腎病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1組和觀察2組。觀察1組采用甘精胰島素治療,觀察2組采用預混胰島素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1組尿蛋白排泄率低于觀察2組(P<0.05)。結論:甘精胰島素對尿蛋白排泄率的影響更小。
關鍵詞 甘精胰島素;預混胰島素;糖尿病腎病;蛋白排泄率
現階段,胰島素仍然是我國臨床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方法[1]。尿蛋白排泄率是反映機體腎功能的重要指標,目前被臨床廣泛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情及療效評估[2]。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類型胰島素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響,旨在為醫師合理選擇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用胰島素提供參考借鑒價值。
資料與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糖尿病腎病患者68例。應用抽簽法將68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l組和觀察2組。觀察1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齡(53.81±4.30)歲;觀察2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53.46±4.1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在獲取患者知情、同意后開展。
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糖尿病腎病;②年齡<70周歲;③未合并其他重大軀體疾病。
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②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方法:①觀察1組給予甘精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1次1d,連續注射3個月。②觀察2組給予預}昆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1次1d,連續注射3個月。
觀察指標:本研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狀況和尿蛋白排泄率。血糖狀況評價指標具體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蛋白排泄率計算方法為收集患者24 h全部尿液,測定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24 h尿蛋白排泄率正常范圍< 150 mg。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8.0進行研究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狀況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尿蛋白排泄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尿蛋白排泄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1組治療后的尿蛋白排泄率較觀察2組低(P<0.05),見表2。
討論
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一種合并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其發病率正隨著糖尿病患者發病數量的不斷增加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長期觀察發現,糖尿病腎病的病理特征表現為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細胞基質增加,最終形成蛋白尿[4]。發病早期,多為微量蛋白尿,隨著疾病的不斷惡化,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不斷增加,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功能衰竭[5,6]。因此,現階段我國臨床將尿蛋白排泄率作為評估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
為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目前我國臨床多給予患者胰島素治療。本研究結果的原因為甘精胰島素為長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后24 h可保持相對恒定濃度,無明顯峰值出現,作用可平穩保持22 h,不良反應較少,夜間不易發生低血糖,故療效更佳,安全性更高,能夠有效減輕血糖異常對腎功能造成的損害。而預混胰島素為短效和中效胰島素的混合物,對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更佳,主要發揮替代基礎胰島素分泌的作用。
總之,甘精胰島素和預}昆胰島素均能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狀況進行有效控制,所具有的臨床推廣應用優勢更明顯。
參考文獻
[1]陽晶晶,溫玉潔,胡欣.小劑量螺內酯聯合ACEI及ARB治療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3,19(1):139-141.
[2]李新蕊,徐輝.纈沙坦聯合依那普利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及肌酐比值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510-512.
[3]王琛.沈良蘭.張芬.前列地爾聯合纈沙坦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及血肌酐水平的影響嘰黑龍江醫藥,2016,29(5):860-862.
[4]周紅梅,鄭俊江,李俊濤.依那普利聯合人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腎病對尿蛋白排泄率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31):39-40.
[5]徐向君,儲虹.不同類型胰島素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3):5809-5810.
[6]孫立娟,溫建忠,尹洪君.血尿酸與糖尿病腎病、血脂代謝及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4967-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