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李雪


摘要:詞匯學習一直是英語學習的開端和難點,元認知理論及策略在建構學習模式和內容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和學習者都應熟知這方面的理論知識。教師傳授監督,學生應用反思,這樣才能提高詞匯課堂教與學的效果。
關鍵詞:詞匯學習;元認知策略;自主學習
一、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的現狀和問題
其一,本科生入學詞匯量嚴重不足。面對教材中出現的海量生詞, 他們無所適從,不能合理規劃學習,也缺乏足夠的自我管理與監控能力。 這些問題對學生語言學習造成的影響是:學習效率低;出現焦慮感, 自信心不足;語言能力提升有限。
其二,大多數英語教師側重內容講授,輕視策略指導及認知能力發展訓練。當學生在測試中表現出詞匯量擴展慢等問題時,只被認為是學習有惰性、課外閱讀不充分等原因。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目前詞匯教學存在的弊端,講授知識內容的同時配合學習策略的傳授,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系統學習方法。
二、利用元認知策略建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研究背景
“元認知”這一術語由美國心理學家J .H .Flavell提出的,Flavell認為:元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評估和調節。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是關于認知過程的知識以及通過計劃、監控和評價等過程進行調整的行為。
三、元認知策略建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步驟設計
元認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3種: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價策略。計劃策略是指學生事先對自己學習實踐做好規劃。監控策略則是對學習實踐整體過程的監控和測試。評價策略是對學習實踐、學習成效進行評價的過程。學習使用元認知策略后,學生就能確定針對自身情況如何進行詞匯學習更有效。
(一)計劃策略
1.運用記憶規律,計劃詞匯學習。
艾賓浩斯提出的記憶遺忘曲線說明:學習者在學習新知識的最初,遺忘速度是最快的, 24小時之后曲線變化趨于穩定,遺忘速度變化緩慢。所以,根據記憶規律制定確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是擴大詞匯量的關鍵。計劃的跨度要包括設定長期目標、階段性目標、重點目標等;計劃的內容要細致到每月、每周、每天的內容,這樣不間斷的復習和鞏固才能發揮最好的記憶效果。
2.有選擇地詞匯優先記憶。
大量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入學時詞匯量平均只有1800個左右,也就是說,學生從入學之初就存在于短期內迅速擴大詞匯量的需求。在面對海量單詞時,選擇重點單詞來記憶成為關鍵。學習材料的詞匯包括積極詞匯、消極詞匯兩種。積極詞匯指的是學習者在進行日常英語交流過程中,在理解閱讀材料、書寫應用文等各種輸入輸出活動中可以靈活、準確運用的的詞匯。而消極詞匯是指學習者在閱讀材料中遇到的陌生單詞,但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較準確猜測出詞義的單詞。鑒于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優先掌握頻度高的積極詞匯才是學習的重點。
(二)監控策略
所謂學習行為的監控包括兩個策略,一為理解策略;二為選擇策略。理解策略的實施包括指導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明確學習的關鍵是掌握學習規律。詞匯學習不僅要有科學的計劃,還必須管理和監控自身學習活動的完成。在學習實踐中,學習者會不斷產生如何選擇不同的策略, 如何解決背了忘、忘了再背的矛盾等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對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訓練。具體操作方法包括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效果的自查,或者學習小組監督互查。教師可以定期和學生交流,及時檢查和指導。選擇策略的訓練是要建立并逐步加強策略運用的意識,要學會選擇和運用恰當的策略完成學習任務。詞匯學習策略常用的可分為三類:聯想策略(imagery strategy),構詞法分析策略(word formation-analysis strategy)和資源管理策略(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學習者可以利用聯想、分類、比較等具體方法使新詞匯與已掌握詞匯之間建立聯系,迅速地把新詞植入詞匯記憶庫中,從而減輕大腦的記憶負擔,發揮增強記憶的效果。例如,記憶某一個單詞時,可以把其所屬詞塊單詞總結出來,按語義分類或遞進關系畫出圖示,建立語義聯系的同時又連接了適合聯想記憶的紐帶(如圖1)。
英語常用的的詞根、前綴、后綴共有200多個。通過了解,掌握這些詞根、詞綴,學習者可以科學地分析、猜測其派生單詞的詞義及詞性,而且不會像初級學習階段那樣出現拼寫上的偏差。以詞根“alter” 為例,其含義是“改變”,而另一個拼寫極其相似的詞根“altern”則表示“交替”,后綴之一“ -tion”一般是表示名詞,于是便能組合出兩個新詞“alteration”,意思是“改造”,“alternation”則表示“交互,交錯”。由于掌握了這兩個詞根的含義區別,學生就不會將“alteration”和“alternation”的含義相互混淆(如圖2)。
資源管理策略是利用生活,學習環境中所有相關的活動和實踐來進行提高學習效果。尤其是網絡盛行的今天,日常生活中學習者可以輕松使用 MSN 、Skype等軟件結識國際友人、參加講座、聚會;通過網絡搜索及時掌握新詞、熱詞,舉一反三,寓教于樂,全方位擴充詞匯量。在這幾種策略的綜合運用中,學習者會根據詞匯掌握的效果有意識地思考,對學習過程做出監控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三)評價策略
評價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監督自查,不斷對自己學習的進度和階段學習效果進行客觀評價的活動。教師也可以使用形成性評價手段,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改變和調節學習策略,肯定成績,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為了讓學生有效進行自我評價, 教師可以采取相應的方法:一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目前所處的學習等級;二是提供、推薦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學習材料;三是通過完成詞匯練習、測試、問卷調查來進行學習效果評價,清楚學習中的不足和困難。不斷監控、不斷反饋并不斷改善學習計劃、方法等,從而使學生成為具有獨立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人。
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學習者學習的效果和其所掌握的元認知策略密切相關。完整的學習過程包括教師的指導、學生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學生和教師在學習中的監控和互評,從而提高學生自信心,重燃學習熱情,增強合作學習的能力,最終提高了英語詞匯教與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穎秋.元認知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6):26.
[2]唐新華.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元認知策略探究.[J].皖西學院學報.2007(8):147.
[3]侯靜華.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元認知策略訓練.[J].安順學院學報.2012(2):61-62.
編輯∕林懿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