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有喜
【關鍵詞】 農村教育;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制度;核心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026—01
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的各種不均衡因素,加快了農村青年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的步伐,許多農村孩子由于遠離父母,缺少家庭的關愛而波及學習成績,為了能夠優(yōu)化農村留守兒童教學環(huán)境,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從教學實踐著手,提出了幾點稍具可行性的分析,望能幫助到各位同仁。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xiàn)狀
通過查閱相關的參考資料和實際調查總結,首先,筆者認為,當前農村兒童的家庭生活現(xiàn)狀較為堪憂。外出打工的學生家長越來越多,留守兒童在經(jīng)濟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少兒童經(jīng)常是饑一頓,飽一頓,物質上得不到保證將直接造成身體營養(yǎng)跟不上,如此,又如何能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
其次,是留守兒童家庭溫暖的缺失。從總體上來看,大部分兒童還是具有天真、開朗、活潑性格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溫暖的缺失,而導致自閉、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留守兒童在課堂學習中放不開,不愛與人交談,對教育教學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再次,通過調查筆者還發(fā)現(xiàn),一些留守兒童的個人衛(wèi)生狀況有待提升,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一方面農村家庭生活的條件比較差,不少農戶家庭都是土坯房,有些更是危房,留守兒童住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其個人衛(wèi)生狀況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對于學校來說,限于經(jīng)濟條件有限,基礎設施未能健全。兒童缺少監(jiān)護人的學習監(jiān)督,因此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從整體來看,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條件亟待提升,而探尋有效的教學應對策略更迫在眉睫。
二、提升農村留守兒童教學質量的辦法
1. 協(xié)調家、校、社之間的關系,建立留守兒童關愛長效制度。制度是保障農村留守兒童教學質量的基礎,并且隨著城鄉(xiāng)之間的有效接合,在農村家庭結構產(chǎn)生巨大變動的形式下,家庭教育顯然已經(jīng)難以擔當其全部的監(jiān)護和管理重責,而協(xié)調好家庭、校園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構建留守兒童問題共同解決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顯得尤為必要。在“政府主導,責任同擔”的原則下,政府引導并且支持學校和社會兩個大的體系,從而形成教學合力就行之有效了。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教師積極與留守兒童家長取得聯(lián)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廣大的家長朋友知曉其在教育教學中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運用如今較為發(fā)達的電子通信技術,時常與孩子保持聯(lián)系,勤于督促其學業(yè),對孩子給予必要的心理慰藉。從校園的角度來看,教師扮演的角色應當既是教學者又是“父母”,照顧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經(jīng)常和他們進行言語溝通,交流思想,一起游戲等等,同時還可以在校園內部開展各種促進留守兒童成長的教學活動,比如跳皮筋、踢毽子、踢足球等,一則豐富兒童的課余生活,讓他們在合作游戲中體驗到運動的快樂,二則,更在具體的游戲中養(yǎng)成拼搏進取,團結合作的精神品質。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要善于發(fā)動社會各界愛心力量,比如青少年宮力量、紅十字會力量、希望學校力量等等,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綜合扶助項目工作,讓社會各界組織的正能量得到有效發(fā)揮,共同建立富有愛心的長效制度。
2. 聚焦核心問題,重點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學和生存。留守兒童生存問題是教學問題的前提,唯有幫助其首先解決生存上的問題,才能進一步探究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在這一實踐中探究的焦點主要就落實了,其一,留守兒童的營養(yǎng)需要跟不上。農村留守兒童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但是生活上的窘迫往往使這一問題變得非常現(xiàn)實,為此,我們應當建議校園建立完善、科學的營養(yǎng)配置餐,幫助學生渡過身體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其二,是留守兒童明顯缺少有效的監(jiān)護。在校園內部還稍顯優(yōu)勢,但是他們一旦回到家,走出校園就很容易處于一種“無人看管”的狀態(tài),或者說就算是家中有爺爺奶奶或者外祖父母,也因為年齡大而無法實施有效的監(jiān)護,為此,校園方面可以在征得兒童監(jiān)護人允許的情況下,讓兒童寄宿于學校內,讓留守兒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無人看管”的局面。
3. 立足根本、核心,讓父母回歸到關愛留守兒童的實踐中。無論社會、學校還是國家出面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多少客觀問題,其最終解決的也只是物質上的,而他們在這一年齡段最渴望得到的卻是血濃于水的親情,這是任何組織和其他個人所終究無法企及的。而降低學生父母外出打工的人數(shù),倡導城市接納更多的留守兒童,讓兒童和父母能夠一家團圓才是最為根本的解決之道。而這些具體的實施策略,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比如為農民工子女開設更多的城市入學“綠卡”,在農村增加更多的求職機會,加快新農村建設等等,這些都能夠更好地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如此,方能有效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