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香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100—01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與發展,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呢?
一、正確的教學思想和端正的教學態度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
首先,教學思想指導著教學行為。教師在教學前怎樣備課,設計什么樣的教案,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等等,都少不了教學思想的左右。所以說,一個教師擁有正確的教學思想,不但能正確引導教學過程,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會用自己的這種積極的思想引導學生,影響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了正確的教學思想,他們就會在課堂上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把“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當成教學的根本和目的。并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和練習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增強學習的自信。
其次,教師的教學態度決定一切。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還要看態度。有了端正的態度,就能在教學中正確對待教學內容的設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也能及時了解學生,以便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努力實現高效課堂。在教學中,只有教師端正了態度,才能在教學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家長總會說,“孩子學習習慣不好”。雖然習慣不是導致學習好壞的唯一因素,但也是關鍵因素。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培養學生自信,提升學習的有效性,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以期在最短的時間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比如,教學“分數除法”的時候,就讓學生在已經學過的“分數乘法”、“倒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預習,學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分數除法”的算法。在課堂上教師只要抓住重點、分數除法的運算規律、技巧適時進行點撥,學生就會體驗到知識生成的過程,迅速把新舊知識緊密地聯接起來,融會貫通,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高效的課堂教學,與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試想,如果一個教師的上課方法學生不喜歡,為人處事也不被學生欣賞,總是高高在上,以教師身份自居,不能和學生融入到一起,就無法了解學生,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有效教學。顯然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只能是自說自話,根本調動不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激發不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定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放下身段,走進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聽聽學生的思想表達,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他們的學習情況。做到這些,在課堂上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比如,在教學“分數乘法”的時候,筆者發現有個學生總是對這個運算搞不清楚。課下筆者和他進行了溝通、交流后,才發現他把“分數乘法”和“倒數的認識”這兩個知識點沒有學透,于是筆者給他進行了“加料”,利用兩個課余時間,幫助他復習了前面的知識,再讓他做分數乘法的運算,他算得既快又準。可見,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認識學生,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是幫助他們進步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新課標要求下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目標。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有正確的教學目的,端正的教學態度,在具體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并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進而保證高效課堂的實現。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