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香
【關鍵詞】 數學教學;導入;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108—01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更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窗口”,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師的教學風格。實踐證明,良好的導入,能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下面,筆者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藝術,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懸念,激發興趣
學習新知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它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驅動力。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需要巧設懸念,創設質疑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比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學生經過計算得到肯定的答案。教師進一步質疑:“我不用計算,就能準確地一眼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你們能做到嗎?”學生感到十分驚訝,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的內需。
二、巧用舊知,搭建橋梁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新知識要么是舊知識延伸而來的,要么與舊知識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把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當成學習新知識的紐帶或橋梁,以此降低新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新知識的學習效率。
比如,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先給學生講一個“老爺爺分月餅”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饞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彼贸鏊膫€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么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實踐證明,利用學生們喜愛的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做到了“啟”而能“發”,有效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創意境,構建高效課堂
這里所說的創設意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新知識有關的意境中,觸發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中。這一導入新課的方法與上述兩種有很大的不同,它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創設意境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做實驗等方式來實現,從而用一種別具一格、饒有趣味的方式來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
例如,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時,教師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創設意境:在數學王國里,有很多很多的數,其中有一對兄弟長得非常相似(板書: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們的大小嗎?如果這兄弟倆能相互團結,和睦相處那該多好呀??墒?57.6仗著自己大,對25.76不僅不愛護,反而經常欺負它。這件事被生活在它們身邊的小數點知道了,小數點決定要為25.76討回公道。機會終于來了,這天257.6又在耍威風,那神氣勁兒就別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時候,小數點悄悄地從“7”的右下角來到了“2”的右下角(教師操作橡皮泥小數點),大家再看這個數(手指2.567)還能神氣嗎?為什么呢?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什么問題呢?那就是小數點位置移動能使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那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實踐證明,在導入新課時,把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很多,如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等,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總之,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營造一個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