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霞
摘要:漢語書面表達即漢語寫作部分,是大部分預科學生參加MHK考試的重點題型之一,而漢語寫作能力歷來是漢語學習中要求最高的環節,同時,也是民族學生感覺最困難的一個環節,大部分民族學生對漢語寫作可以說是無從下筆,甚至我們一些漢族也寫不出像樣的文章。老師們每逢批改學生作文就眉頭緊鎖,頻頻搖頭。學生和教師為盡可能提高這一塊的成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反復操練,可每年MHK考試結束后,書面表達部分的得分卻總是差強人意,為什么我們學了那么多年漢語最終還是寫不出地道像樣的漢語文章呢?
關鍵詞:書面表達;單詞;訓練
下面就我個人觀點淺談一下漢語書面表達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漢語寫作教學介紹幾種有效的方法。
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教師本身存在不足
(一)寫作訓練時間安排不合理
現階段預科漢語書面表達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書面表達的教學缺乏資料和選材的系統性,整個的書面表達教學沒有前瞻性。大多數教師將這部分教學內容一般都是安排在考前的一段時間內進行訓練,甚至也有教師在預科第一學期幾乎很少給學生書面表達方面的練習,或者是在第二學期才會給學生安排這方面的訓練,教師對寫作課時不合理的安排,使得無法給予學生充分的寫作能力訓練。
(二)寫作課內容安排不合理
在日常寫作課學習中,一直都是以老師講解為主,老師通常只把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告知學生,而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講,頭腦中對這些寫作知識的了解很淺層,無法轉化為學生自己真正掌握的信息,而教師對于寫作訓練課內容也沒有創新意識,每次都是講授寫作理論內容,而沒有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訓練內容,學生始終無法真正的理解所學知識,從而影響寫作能力無法提高。
二、學生自身問題
大多數學生的詞匯貧乏,句子上下不連貫,前后矛盾,詞語搭配不當,語法錯誤,而且語篇上的布局能力弱。事實上,困擾學生漢語寫作的主要問題是寫作思維不同,學生受到母語思維習慣的影響無法寫出地道的漢語作文。民語式的漢語作文段落中沒有主題句,漢語作文非常強調語法的主謂賓定狀補的語序,而恰恰這一點是我們的民族學生欠缺的。另外,學生由于不會寫作文久而久之也就懶得再寫,不重視教材的寫作任務,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作時間有限,導致學生實際動手寫作訓練機會就少,學習難度大,書寫起來往往是單詞堆砌,句子乏味,因而學生的寫作能力停滯不前。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及時加強訓練,遵循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針對我們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如何有效提高寫作方法之我見
(一)先過詞匯關
強化學生背詞語的能力,要求學生能把書本后面詞語表里的生詞準確無誤的朗讀出來。同時,依據詞組,音標,生字之間內在的聯系按讀音規則歸納詞匯,加強記憶,利用反義詞,同義詞,構詞法等加強詞匯的學習和掌握。在課堂上讓同學抓重點生詞造句,并描述身邊的事物,以便在大腦里儲存更豐富的詞匯。
(二)多寫日記,促進寫作
在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中,寫日記是效果較為明顯的一種方式,通過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有助于學生不斷掌握新的詞匯,對于熟悉的詞匯也可不斷加深了解,學生在寫日記過程中總會遇到自己想表達卻不知如何寫的語句,這時學生就會通過查字典或是請教老師得到解惑,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訓練方式對他們提高語言綜合運用效果更為顯著。
(三)仿寫練習寫作法
對于初學來說,在學習一種語言時,首先需要了解和遵循該語言的運用方式和習慣,而仿寫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標準漢語的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仿寫練習一直被廣泛應用于漢語寫作教學中,仿寫方式可以從文章思路、結構、情境、句式等方面來模仿,仿寫的內容可以選取一些段落,選材,篇章及布局等。從實踐可以得到仿寫是初學者寫作行之有效的結論。
(四)課堂限時訓練
查看近年來MHK考試的書面表達題,不難發現此類題型不但時間上有所限制,而且在出題時會考察不少知識點,因此,在日常寫作訓練中,老師要多練習限時訓練,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思路的開拓,選用材料的組織以及寫作時涉及的語法,復合句型,寫作應試注意的技巧等各種練習的內容,幫助學生提升書面表達的效率,使得學生在參加MHK考試時順利通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漢語寫作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訓練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并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基本功,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呂文華.關于中高級階段漢語語法教學的構想[J].世界漢語教學,1993(2).
[2]吳若愚.少數民族漢語習得者篇章指示指稱偏誤匡正[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3]孫瑞珍.中高級漢語教學語法等級大綱的研制與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2).
[4]劉紅.新疆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漢語寫作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5]楊文革,王新華.新疆高校預科漢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3).
(作者單位:新疆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