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春
摘 要:以旅游市場為導向,以創新思維為引領,提升設計品位,調整產品類型,增強產業化和品牌化意識,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加快進行陶瓷旅游紀念品的研發對于推動內蒙古旅游經濟發展有著深厚的意義,對于研究、傳承草原文化,推進文化產業建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草原題材;陶瓷;旅游紀念品;設計方法
在國家大力提倡“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內蒙古作為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地區,吸引著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內蒙古旅游發展戰略已經明確指出把加快旅游發展作為富民強區、轉型升級的大戰略。①據統計,2017年第一季度,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出港旅客約為105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9%。旅游者的日益增多,帶動草原題材紀念品在旅游市場上消費份額的增長。旅游紀念品是旅游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前景巨大。而縱觀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市場,同質化現象普遍,水平參差不齊,很少見到草原題材的陶瓷旅游紀念品,這是一個較大的缺失。
眾所周知,旅游紀念品可以促進旅游者對當地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提升本地區文化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所以,在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及自治區旅游發展戰略大背景下對草原題材陶瓷旅游紀念品進行設計開發已經刻不容緩。
1 內蒙古現有的草原題材旅游紀念品研發情況
旅游紀念品,它屬于旅游商品的范疇,又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商品。廣義來講,它是游客在旅游活動整個過程中購買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一切物品。[1]主要包括三個內容:首先是指旅游經營管理用品,如門票、車船機票等。其次是旅游地的特色旅游商品,如特色工藝品、特色書畫、特色服裝等。再次是指旅游服務用品,如導游圖、說明書、圖書等。而陶瓷旅游紀念品則是泛指用各種陶瓷材料制作的,或陶瓷與其他材料結合制作的旅游紀念品。
活躍在內蒙古市場上的旅游紀念品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是服裝類,以蒙古族傳統服飾及配飾為主,多為鄂爾多斯達拉特旗蒙古族傳統風格。中低端檔位產品較多,普遍制作工藝粗糙,少量私人訂制的產品質量可靠但價格昂貴,制作周期也較長,旅游者在短途游中無法實現現貨交易,市場影響力較小。
第二類是酒及酒具類旅游紀念品,這類產品以皮壺、不銹鋼壺及少量陶瓷壺包裝為主,其中皮質酒壺外觀結合了皮畫和燙畫工藝,有較強地域特色,占據了一部分市場銷售份額,但是包裝圖案設計過于傳統不太符合現代人審美要求。尺寸也較大,不便攜。需要在產品包裝、傳統圖形應用上進行精心設計才能有所突破。
第三類是皮藝類旅游紀念品,以皮畫及羊毛氈燙畫、皮包等為主,少量皮畫產品做工精美,藝術性較強,多數表現形式單一,影響了銷售量。皮包類產品款式老舊,消費群體多為中老年人,市場反饋平平。另外,還有一部分毛氈類制品,以小羊、馬、牛、駱駝造型為主,寫實風格居多,消費者主要為10歲以下低齡群體,設計品位缺乏,沒有賣點和吸引力。
最后是其他小型紀念品,以錢夾、小銀碗、木碗、皮質蒙古包、蒙古靴鑰匙扣為主,該類產品大多材料廉價且不耐久,影響了在消費者中的口碑。
對市場上現有的紀念品進行調查后筆者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首先陶瓷材質的旅游紀念品極少。其次,現有的大多數設計中,民族元素提煉不到位,缺乏設計感和時代感。再次,紀念品本身大多數無使用功能,只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缺少讓旅游者有保留意義和購買欲的紀念品。最后,地域文化的表達形式挖掘得不夠深入,欠缺對市場的整體分析,紀念品的系列化設計及整體包裝策劃意識缺乏。原創設計品牌較少,市面上充斥著大量低檔的紀念品拉低了整個行業水平。
2 草原題材陶瓷旅游紀念品設計方法解析
2.1 注重少數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實現陶瓷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差異化
首先,深入挖掘以草原文化為主體的題材。草原文化是長期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區的各民族共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帶有民族特點的文化,它既包括深層次的心理、價值觀念,又包括表層的節日風俗、文學藝術、詩歌音樂等具體形式,體現在北方各民族的生產生活過程之中。[2]代表性的文化類型有北魏文化、匈奴文化、蒙古族文化,藏傳佛教、薩滿教等宗教文化以及北朝民歌等,從這些文化類型里可以梳理出有用的題材和元素。
其次,將本地區較典型、流傳度較高的歷史傳說、故事等主題化,根據不同主題開發陶瓷旅游紀念品。例如,流傳在內蒙古東部的科爾沁草原上嘎達梅林的故事,近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等都可以作為設計的素材來源。例如,將嘎達梅林英雄的形象符號化,并把故事脈絡理順做成不同的系列應用在小型陶瓷擺件和實用器中。
再次,根據本地區歷史悠久的重大活動,量身打造隸屬于該活動的陶瓷旅游紀念品。那達慕大會就是一個較好的設計切入點。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象棋等傳統項目。這些內容為紀念品的視覺化呈現提供了用之不盡的素材。例如,將搏克手的形象卡通化設計成卡通版的搏克手,應用在小型陶瓷擺件、陶瓷娃娃手辦、鑰匙扣、陶瓷馬克杯盤上,賽馬、套馬的經典動作、工具等也可以再創作應用在陶瓷手辦上,蒙古象棋的樣式可以用陶瓷的材料和工藝再表達。這些都是不錯的轉換途徑。
最后,根據當地特色自然風光、地理環境為主題設計衍生品。內蒙古地區壯美遼闊,橫跨中國西北、華北、東北三大地區,與八個省區接壤。這里有雄奇的陰山山脈、神秘的陰山巖畫,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滄桑堅韌的阿拉善胡楊林、粗獷的庫布里奇沙漠,中國最大的森林、傳統與現代兼具的都市。這給設計師提供了無盡的靈感。將自然元素高度提煉成圖形圖案應用在陶瓷掛盤、實用器,或小型擺件上來突出本地區獨特的風貌。
2.2 收集當地有特色的原生態手工藝資料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有地域特色的材料工藝,與現代陶瓷材料及工藝混搭應用,設計現代感強并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紀念品
一方面,內蒙古地區皮畫、皮雕、手工制馬頭琴等工藝發達且為本地區獨有,可以將這些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藝及材料與陶瓷材料結合在一起進行紀念品的設計。再者,順應技術潮流,嘗試應用新技術手段進行陶瓷紀念品設計。2017年5月,中科智能推出了新一代陶泥3D打印機,顛覆了陶瓷傳統手工雕刻工藝。新技術手段的出現使得陶瓷材料應用的范圍和表現手段實現了大的跨越發展。采用電腦軟件及3D打印技術可以大大豐富陶瓷紀念品的表現語言并增加本地區陶瓷紀念品設計的競爭力。借此還能引領消費市場,吸引一部分年輕消費群體,擴大市場影響力。
2.3 注重紀念品的系統設計
首先,將實用功能系統化。例如,陶瓷茶具設計,在功能上可以靈活細分成以下形式:單壺款,一壺四杯款,一壺四杯加功夫杯款等。根據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靈活組合。另外,蒙古族餐飲文化也極具特色,根據蒙古族飲食特點設計一系列小型實用器套裝對于推廣本地區飲食文化也是很有利的。
其次,將造型系列化。提取一個符號元素并進行深化、拓展產生系列造型。例如,以草原上特有的植物、動物、典型圖案等為元素,進行分析提煉,得出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將其圖譜化、系列化、家族化,最后衍生成陳設器或實用器。最終形成一個成熟的品牌和有豐富的產品作為支撐的銷售終端。
再次,將概念系列化。植根于當地文化、民俗、方言等領域,挖掘有趣的概念,將其應用在陶瓷紀念品設計中。通過趣味性來吸引消費者,以成系列的陳設器和實用器呈現出來。比如有連帶、輩分關系的陶瓷玩偶,或將體現當地方言文化的對話應用在實用器及陶瓷首飾上等。另外,根據本土知名的動畫形象設計衍生品或打造原創卡通形象再進行拓展變成系列設計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例如,草原五畜、蒙古娃娃等都是很好的創作素材。
3 結語
陶瓷制品燒成后精致、細膩。陶瓷材料可塑性強,表達語言豐富,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可以利用其特點來表現草原題材的各種主題。將草原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的風格現代、精致,價格低廉、小巧便攜、有收藏及陳列價值的陶瓷紀念品更容易受到旅游者的歡迎。
內蒙古地區陶瓷旅游紀念品設計開發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但在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下,以旅游市場為導向,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增強創新、產業化和品牌化意識,提高設計品位,調整產品類型,依托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扶持,內蒙古地區的陶瓷旅游紀念品研發形成體系指日可待。
注釋:①李紀恒同志于2017年2月,全區首屆旅游發展大會上講話。
參考文獻:
[1] 帥立功.旅游紀念品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
[2] 李鳳斌.草原文化研究:華夏英才基金學術文庫[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3-7.
[3] 烏力吉.視覺草原:草原文化與內蒙古美術[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