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琦
摘 要:赫哲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該民族在不斷發展中,也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本文就赫哲族動物紋樣在視覺語言創意中的闡釋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赫哲族動物紋樣;視覺語言;創意
0 引言
赫哲族是我國北方的古拉民族,主要以從事漁業為生。在常年發展中,其對于動物形象有十分深入的了解,并形成了獨有的視覺語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這部分藝術因素也成了視覺語言的創意,需要在實際作品創作中做好其應用。
1 視覺語言創意
在具體信息傳達過程當中,視覺語言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相關信息傳達的關鍵載體。對于赫哲族動物紋樣來說,主要是通過花草、樹木紋樣以及動物等方式的應用實現視覺語言創意應用的詮釋。
第一,視覺語言。對于文字、視覺語言來說,兩者的共同點都是傳達信息,即對信息具有承載和傳達的特點。赫哲族動物紋樣視覺語言是經過概括、創意以及提煉后所獲得的紋樣以及圖形,以此表達赫哲族獨有的情感與思想。在赫哲族傳統視覺語言造型中,圖案藝術是其中的重要藝術類型,且具有較為發達的特點,通過這部分視覺語言的應用,能夠展現赫哲族早年漁獵的生活風貌,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以及文化特色。在視覺語言中,不僅有圖形,且具有肌理以及色彩等元素,都具有承載和傳播信息的功能,更多地通過形式語言以及重構的方式進行創意表達。同時,視覺語言也具有靈活的構成以及組合方式,任何圖形都能夠實現視覺語言元素的構成,對此,該元素存在也將對傳播功能的引導性以及可視性產生影響。
第二,創意表達形式。在創造新形態動物紋樣的過程中,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通過想象力在原生態基礎上變形、夸張,構成新的形象,以此使創意變成現實。通過應用聯想方式的、聯系相關形象與主題,通過想象將不同形象打散之后進行整合以及重組處理,以此獲得新的視覺傳達作品。同時,創新與想象也正是視覺思維的根基,在創意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啟發以及引導作用,能夠使思維具有更廣闊的特點,且具有新穎的創意表達。在實際創作中,也需要創作者保持活躍的思維以及想象力,利用已學習到的知識,實現活躍創意想象的目標。
2 動物紋樣的創意應用
動物紋樣在如今的設計當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
第一,包裝設計。在商品流通中,包裝具有宣傳與保護商品的作用。在實際的包裝設計中,使用赫哲族動物紋樣能夠體現出較為鮮明的民族特色,不僅能夠在裝飾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且能夠較好地表現赫哲族品牌創新理念,對消費者的心理訴求以及購買愿望產生直接的影響。尤其是在如今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商品與包裝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想在新的環境中做好赫哲族特色商品的傳播,就需要通過科學設計包裝使其具有較高的品牌和商品價值。在赫哲族商品生產、銷售以及流通的過程中,包裝具有重要的視覺引導、宣傳保護等作用,以此促使消費者更愿意購買相應的產品。同時,包裝也具有多方面的效用,能夠從多個方面展示赫哲族品牌、創新以及商品,以此使消費者在深刻理解赫哲族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實現多元視覺信息的展示。
第二,標志設計。在如今市場發展中,標志是一種傳達商業信息的語言,是對某種特定事物的象征,具有特殊的語義。在實際的標志設計中,即通過文字、色彩以及圖形的方式展示主題,在商品推廣、形象樹立以及增進文化互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赫哲族的圖騰深化中,即能夠提煉具有創意的元素,包括簡潔、復雜、繪畫性等形態,以此設計能夠代表赫哲族民族文化的標志。尤其是在目前赫哲族大力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通過以動物紋樣為元素對標志進行設計,不僅具有明確的記號功能,且具有易于識別以及便于記憶的特點,對本地區特色的宣傳具有積極的意義。
第三,宣傳設計。宣傳是赫哲族民族發展以及產品推廣當中的重點工作,在戶外視覺傳達中,經常會應用到宣傳畫以及海報等等。在實際宣傳設計當中,赫哲族動物紋樣創意主要是展現民族文化特點。雖然目前視覺傳達媒體不斷發展,具有較多的傳達載體,但宣傳設計依然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以及視覺沖擊力,這也和宣傳報等形式的屬性與特征有關聯。在具體設計中,其不僅能夠在工藝項目中有應用,在商業上也具有較好的應用表現。此外,其在運輸引導、安全警示以及交通導視方面也具有積極的意義。通過在文化藝術、企業形象以及服務說明等方面的應用,受眾能夠更好地理解赫哲族的歷史文化。
3 結語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赫哲族形成了屬于本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并具有了具有濃厚地域性的文化藝術寶藏。在新的發展背景下,要科學應用這些文化藝術,通過各元素的創新和融合形成具有鮮明特征的視覺信息。
參考文獻:
[1] 劉婕.鳳圖騰符號在廣告設計中的創新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4.
[2] 李清媛.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宣傳冊設計中的應用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14.
[3] 劉飛,祝傳鵬.中國傳統符號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0(19).
[4] 宋冬慧.廣告圖形設計的創新生存[A]. 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