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術領域,在人文素質以及核心價值觀上同樣需要有所建樹。尤其是進入新時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全球化趨勢逐漸明顯。培養具有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下高校的戰略目標,也是高校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方向。本文介紹了音樂藝術教學中引入傳統音樂內容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塑造核心價值理念,供相關人員參考借鑒。
關鍵詞:音樂藝術;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
0 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發展也很快,經過40年的建設,我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國民的價值觀念卻出現了嚴重的偏差,許多組織和個人都是以經濟利益為先,而忽視了我國傳統文化這筆寶貴的財富。我國的高等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社會的先進人才,教育理念極容易受到社會觀念和整體需求的影響。從我國這幾十年的高等教育來看,尤其是一些理工類的院校,所培養的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和保障基礎建設的人才,在高校中缺乏人文主義與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在音樂藝術類的教育教學中,專業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淀。基于此,在音樂類專業日常的教學中,應當充分增加傳統音樂理論的熏陶,建立和鞏固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從而為音樂藝術類學生鋪就一條光明的道路。
1 當下音樂藝術類學生的價值觀
高等院校音樂藝術類學生在高考中屬于藝術生的范疇,相對于其他專業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進入大學之后,學習的環境更加寬松,有些學生只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專業課程的學習,原本在高中就打得不牢的文化基礎就變得更加薄弱。音樂藝術類學生思想文化教育的缺乏,是導致學生價值觀失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類的教學中也沒有多少關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而且當下的流行音樂中也包含不少不健康的元素。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歌手,在公開發表的音樂作品中竟出現了誘導吸毒、歧視女性、宣揚暴力犯罪的價值觀念。這種流行音樂作品經過互聯網大范圍傳播,對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敗壞了社會風氣,對音樂藝術是一種褻瀆。盡管國家和社會對這些低俗的音像制品進行了一定的管制,但是卻遭到了一些不明事理的群眾的惡意阻撓和公開叫囂。這些現象足以表明部分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價值觀念近乎扭曲,已經到了不明是非、不知榮辱的程度。而音樂藝術專業的學生他們不僅是音樂作品的受眾,同時也是音樂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在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在創作中展現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念。當下,部分學生受到國內的一些低俗的音樂影響刻意標新立異,缺乏主流的創作意識,這也是當下音樂藝術類學生廣泛存在的問題。
2 傳統音樂藝術教育與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2.1 傳統音樂藝術教育與專業課融合
在音樂專業課的教學中,加入傳統音樂的藝術內容,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產生了許多優秀的音樂文化。這些流傳下來的音樂作品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而且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比如,我國的古琴名曲《廣陵散》,旋律激昂、慷慨,同時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由我國傳統民間故事和地方戲劇改編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享譽海外。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國傳統的音樂作品不僅是文化藝術的瑰寶,而且經過一定的加工和渲染,在新時代仍然具備絢麗的色彩。傳統音樂藝術的魅力不僅體現在文化內涵,更多的是它頑強的生命力。在專業課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更多地吸收傳統音樂藝術的精髓,增加優秀的音樂作品。
2.2 提高學生對傳統音樂的理解和創作能力
當下,音樂藝術類的學生大多學習的都是現代音樂理論,傳統音樂素養比較欠缺。這也就導致很多學生在音樂創作方面缺少傳統音樂元素,偏向西方的音樂形式。歐美地區的經濟較為發達,所以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形式也比其他國家先進。很多學生甚至將不同國家的音樂文化刻意打上雅俗貴賤的標簽,盲目崇拜西方音樂,貶低我國的傳統音樂藝術,這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體現。在教學中,首先要提高學生對傳統音樂藝術的鑒賞能力,增強文化的自信心,使學生發現傳統音樂藝術的魅力,這樣學生才能在進行音樂創作時加入傳統音樂元素,使學生創作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底蘊的作品。
2.3 增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和休閑方式,對于大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塑造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學校舉辦一些關于傳統音樂藝術的活動,積極邀請學生參加并且能夠有效地進行互動,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弘揚了民族文化。通過了解和認識傳統音樂藝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提高了學識和修養,塑造了正確的價值觀。
3 結語
從目前的教育內容來看,我國音樂藝術教育中還是以實用主義為先,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知識還是有所缺失。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創作思維,還會使傳統音樂藝術不能更好地傳播。高校教師應當準確認識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音樂理念結合,強化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幫助他們塑造正確先進的價值觀,進而創造出更加優異的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 戴麗霞.論學生專業課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行培養——以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為例[J].絲路視野,2016(21):29-30.
[2] 毛琳.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優化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
[3] 劉岱,朱詠北.承前之音,啟后之思——淺談高校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與“人”的培養[J].音樂創作,2017(10):178-179.
[4] 徐端倪.音樂藝術在高校學生中的德育功能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學為例[D].成都理工大學,2016.
作者簡介:劉江婷(1986—),女,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南昌師范學院團委干事,研究方向: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