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育較為特殊,是介于專業與非專業之間的一種特殊的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育中,兒童化、形象化、有趣性、全面性都要兼顧,因此,在舞蹈教育的方方面面,始終都要圍繞這些內容去進行,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接受啟蒙教育。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育;特點
0 引言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專業,學生在就業求職方向主要針對幼兒教育,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學好學前教育的專業性課程,而且要學習許多藝術課程,如鋼琴、美術、手工等。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當然也不例外,針對舞蹈課,很多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并沒有固定的教材,都是教師自我安排授課,隨意性較強。學好舞蹈并非易事,也無法速成,而學前教育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習舞蹈的時間并不多,對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教材也有一些,而這些教材都將當地民間舞納入其中,如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的教材《舞蹈》,將陜西地方民間舞陜北秧歌納入其中。而眾多的舞蹈教材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內容框架一般都包含古典舞、芭蕾舞、民族民間舞、幼兒表演與創編,從內容結構上來看符合專業特點,較為全面,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舞蹈課程方面許多特點和問題還有待分析和研究。
1 舞蹈基礎薄弱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之前普遍都沒有接觸過舞蹈,基礎差,學生的基礎決定了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方法、速度等,這就教師要先從最基本的舞蹈知識講起。拿芭蕾舞來說,教師應當先給學生講解最基本的芭蕾理論知識,讓學生首先了解什么是芭蕾、芭蕾的發展歷史,而理論的講解不能超出實踐技巧的教授,不能把學生當成舞蹈專業生去教,教師在選取知識點和時間上的把控也就相當重要,既要讓學生了解芭蕾重要的基礎理論知識,也要適當地把控好講授的時間和深度。在舞蹈技巧上的教授也要從簡單的舞蹈動作教起,不能求快求多,而要讓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循序漸進,在動作的選擇上和學生接受能力等方面要有把握,教師要選擇最基礎也最有代表性的動作進行講解示范,動作難度不宜過高。
2 興趣程度的起伏
2.1 舞蹈課程前期
在興趣程度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舞蹈的整個過程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剛接觸舞蹈課的學生在心理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應,興趣程度也有不同的體現,有這樣幾種:部分學生對舞蹈有濃厚的興趣,有個別學生是之前接觸過一點舞蹈,等再有舞蹈課程的時候就會有非常大的期待和自信心,也有部分學生沒接觸過舞蹈,對舞蹈并不了解,有種未知的期待和興趣,也可能之前見過舞蹈,對舞蹈產生好感和喜愛;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舞蹈談不上有興趣或沒有興趣,沒有任何期待和好奇,可能出于本身不喜愛,也可能是由于自己的不協調等原因。針對學生的心理和興趣程度,教師在舞蹈課程前期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舞蹈興趣,才能使學生提高學習舞蹈的積極性,最終提高舞蹈課程的效率。
2.2 舞蹈課程中后期
舞蹈課程中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在興趣程度上有不同的變化,有些學生在初期可能有相當大的興趣,而到了中后期就會出現興趣下降的情況。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剛開始基礎的舞蹈知識和技能相對簡單,之后難度逐步增加,學習任務逐步加重和累計,自身并沒有舞蹈基礎,會出現逃避和不自信,隨之積極性也逐漸變弱,興趣也沒有初期那樣強烈;隨著課程的不斷跟進,數量不斷增加,產生“疲勞”心理,覺得沒剛開始有趣。根據學生的反映,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作出調整,這個階段教師要開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適當活躍課堂氛圍,在動作的講解上要多用親和的語言,要有適當的獎懲制度,促使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態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 教材與師資方面
3.1 隨意性強
就目前來看,很多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舞蹈課程上沒有固定和標準的教材,教師授課的隨意性較強,課程內容隨意、不完整、不系統化、教授內容過于單一,有的只教形體,偏向于芭蕾;有的只教古典;也有的只教民間,或者教兩種,授課內容并不全面,而且教師教得多、講得少,就是說教師并沒有講解基本的相關理論知識,而直接讓學生學習動作和小組合,這就讓學生知道學會了怎么做而不知道做的是什么,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況下學習動作,并不能更好地說明什么是芭蕾、什么是古典等。
學前教育專業大多沒有專門的教師教授舞蹈,有些學校是外聘的教師,有些學校是舞蹈專業的教師臨時教授等,這就可能出現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針對性不強,出現教學內容不全面、單一的情況,隨意性增強,不能全身心投入在此專業的學生身上。當然,也有相當部分學校有專門的教師教授針對學前教育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舞蹈課程。
建議招收具有針對性、專業較好的舞蹈教師,工作實習期對其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具有針對性的培訓。
3.2 舞蹈
教材中在舞蹈內容上應當全面、具有每個舞種最基本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動作,舞蹈動作不能太專業化,要對學前教育專業有針對性,動作應相對簡單,并且具有兒童特點和氣息。在舞蹈組合中,舞蹈動作的編排不適宜太復雜、太密、太碎,應當容易記憶并且有趣,舞蹈組合應有主題,舞蹈動作編排應當形象化,這樣的教材更適宜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
3.3 音樂
在音樂方面,應選用兒童音樂或者歌曲編入教材,音樂風格也應當盡量多樣化,音樂節奏和舞蹈動作的編排應當節奏鮮明、具有規律。這樣一方面適用于學前教育專業,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和積極性。
4 從就業方面看舞蹈教育
學前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主要針對的是少年兒童,所以無論是在舞蹈教材、舞蹈課堂等方面,都要營造一個適合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氛圍,學生結業后面對的是少年兒童,在舞蹈課上,教師的言語、形象要帶有親和力與吸引力,多用形象化的語言,學生在工作中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教師形象的影響。教師將這種形象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也使學生具有這樣的氣質與形象,這樣學生在以后作為教師身份,才能更好地做好啟蒙教育。
參考文獻:
[1] 陳磊.學前教育舞蹈課程教育創新模式探討[J].北方音樂,2018.
[2] 潘雪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創新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
作者簡介:程子宸(1995—),女,山西壺關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