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人秀節目起源于歐美,自播出以來受到了廣泛好評。2000年我國引入真人秀節目,直到2012年才逐漸發展成熟,其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大批受眾。作為中國電視的新寵,它滿足了廣大受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本文期望通過總結和研究,了解真人秀節目的內容形式特征和創作者的審美手段,同時結合受眾的審美體驗,看到真人秀節目的不足,把握好真與美的尺度,以達到更好的審美效果。
關鍵詞:真人秀;審美價值;受眾心理
1 審美表現:真實的戲劇性與假定的真實性
電視真人秀節目是指借鑒了紀錄片、電視劇和游戲競賽等節目的構成要素,由自愿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真實記錄和藝術加工的節目。[1]雖然真人秀已成為我們熟知的電視類型,但它的具體概念仍很難界說。
真人秀節目的特征是真實性和虛構性、紀實性和戲劇性相結合。
真實性指的是節目內容是在真實時空下發生的真人真事真情,并且采用紀實手法。真實性特點滿足了受眾的求真心理。真人秀的虛構性體現在為了營造節目效果,使節目在真實性的保障下張弛有度,創作者們會制定規則和目標等來加速節目進程。戲劇性體現在節目規則和競爭機制上。席勒說:“假如人們可以以最完美的蒙騙使一朵假花具有自然的外觀,假如人們可以模仿風習的樸素達到最高的錯覺,那么一旦發現這是模仿,上述那種感情就會完全消失。”[2]當某些被隱藏的規則成為“約定俗成”的東西之后,就會給受眾造成“完全真實”的幻覺。
1.1 內容特征:真實與虛構結合
真人秀打破了電視節目類型的虛構和非虛構的界限。
“日常生活審美化”是費瑟斯通在《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中提出的,即日常生活與藝術的界限消失,人們的審美已經涉及生活的各方面。真人秀雖然是電視節目,但它所呈現的卻是來源于日常生活的內容。
(1)真實性。真人秀的真實體現在人物真實、場景真實和故事情節真實。真人秀在人物的選擇上是“非角色性”的,與影視劇中的角色有好壞正邪之分;不同的是,真人秀的嘉賓不論明星還是素人在節目中都是扮演真實的自己。還有一些節目會契合定位需要去選擇特定的代表性人物作為嘉賓,也體現了其真實性。
當下的中國真人秀節目注重強調“真實性”的刺激,很多場景不再局限于攝影棚內,而是選擇戶外進行拍攝,更能夠讓受眾產生體驗欲望。
故事情節的真實主要表現在發展和懸念,尤其是游戲類真人秀,雖然游戲規則是確定的,但期間發生了怎樣激烈的角逐,誰贏得了比賽,嘉賓性格差異所帶來的矛盾都是不可控的,攝像機拍下的未預期的事也增加了節目的真實效果。
(2)虛構性。“真”與“秀”的分析一直是真人秀節目研究的重點,制作者是通過構建虛擬情境和嘉賓“作秀”讓受眾獲得“真實”。江蘇衛視《我們相愛吧》邀請男女明星假扮情侶,雖然我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劇情有劇本,但創作者利用各種手段還原的“真實”恰好滿足了受眾的偷窺欲。
1.2 表現手法:紀實性與戲劇性融合
真人秀是一種將真實與虛構融合在一起的形態,也暗示了真人秀與游戲節目、肥皂劇、紀錄片及其他真實類電視節目之間的復雜聯系。[1]
(1)紀實性。真人秀具有紀錄片的某些特性,如采用大量的跟拍、手持攝像機、無主持人等。真人秀的紀實性特點還表現為真實細節的還原,“突發狀況”出現時,恰好也是節目的精彩所在。例如,《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中,鄭愷在錄制節目時放了屁,瞬間他尷尬的表情和其他嘉賓的反應是十分真實的,這一細節的捕捉取悅了受眾。
(2)戲劇性。真人秀節目雖然有著紀錄片的某些特性,但是它的時空卻是虛構的,參與者會按照制定好的規則展開活動,一個好的游戲規則能夠增加節目的沖突和懸念。后期藝術加工也是戲劇性的表現,剪輯邏輯并非紀實邏輯,而是戲劇性邏輯,通過一連串的視覺文本強化人物間的聯系和沖突以達到某種特定的效果,甚至會利用技術手段干涉競爭結果。
真人秀節目既表現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狀態,但又不局限于此,具有真實與虛構的雙重美學。
2 創作者的審美追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受眾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更加豐富,對電視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論是何種類型的節目,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審美。藝術的真實絕不是一比一仿制現實生活,而是需要創作者發揮主觀能動性。創作者的審美追求在于考慮受眾的審美需求,把握受眾的審美特點,提高節目的價值品位和內涵。
2.1 真善美的價值定位
節目構建的主題是為價值觀的輸出服務,形成社會共識,傳遞正能量。真人秀是電視藝術的生活化,將美學意蘊與審美品格相結合,創作者應將節目審美定位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真人秀不僅要滿足受眾的娛樂快感,而且需要回應現實生活。真人秀節目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要注重真情流露、弘揚傳統文化與公益慈善、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2.2 敘事策略的審美表達
目前,我國的電視娛樂節目進入了一個激烈的競爭時代,要想在電視市場博得眼球,就必須具有極強的核心競爭力,即電視敘事能力。電視娛樂節目的故事化敘事是將故事根植于綜藝當中,突破傳統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演播室-固定機位的這種固有模式而采用的一種新的敘事方法。也就是將節目內容與故事內容相融合,在故事情境下建立的一種新的電視節目敘事方式。[3]在真人秀節目當中,為了使情節跌宕起伏,創作者往往會利用沖突、設置懸念和制造煽情,用故事化的敘事方式將節目呈現在受眾面前,使真人秀回歸現實,真實感更強,能夠引起受眾的共鳴。
創作者要把握好真人秀“真”與“秀”的平衡才能夠達到更好的節目效果。有絕對真實就有相對真實,受眾可接受范圍內的、人為干預的“秀”能夠給節目增添更多亮點和真實感,但過于作秀不僅會使節目失真,也會影響受眾的收視體驗。為了節目效果刻意制造虛假,不僅無法獲得受眾的認可,還會產生負面影響,任何“秀”都是在“真”的基礎上依靠各種創作手段強化而來的。
電視真人秀節目滿足了受眾的獵奇心理以及對真實的渴望,奠定了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追求“真”的創作傳統。對于節目制作者來說,求“真”的價值取向是受到社會與藝術創作發展進程中多個價值主體綜合作用于電視工作者的產物。雖然“真”與“秀”的標準和不傷害受眾審美體驗的尺度并沒有統一的準則,但創作者們在堅持展示和弘揚真善美的同時,并非需要完全回避丑的一面,“審丑”的表達有時更能直擊受眾內心。
2.3 全方位多角度的審美手段
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技術,依靠視聽元素的結合來調動受眾的感覺器官,通過外在感知和內在感受的刺激凸顯審美趣味。
視覺文本能夠給受眾造成最直接的影響,一連串的鏡頭對受眾產生的審美認知取決于創作者想要傳遞什么信息。蒙太奇讓時空不再受限,鏡頭的重新拆分和組合能夠省略掉不重要的信息,只向受眾展示最具吸引力的內容。燈光色彩等視覺元素加上后期剪輯和花字,能夠喚起大眾的審美愉悅心理。但現在國內真人秀過分依賴花字,畫面內容不被重視,這也是目前真人秀節目創作者們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問題。
聽覺效果的震撼同樣能給受眾美感享受,特別是音樂類真人秀節目,節目組采用質量上乘的話筒和音響以保證音質不受損,帶給受眾最好的審美體驗。還有一些節目會利用配樂,如《非誠勿擾》男女嘉賓出場時和是否牽手成功都會配以不同的音樂以渲染氛圍。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電視媒體的單向傳播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于是平等互動的方式大受歡迎。大量真人秀節目在各種網絡平臺上播放,節目制片方積極主動地促成與受眾間的互動十分重要,一方面能夠保留原有的受眾,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分析受眾心理以制作更精良的節目。從早期的電話短信投票,到彈幕評論,再到如全民選秀類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節目,每段時間進行投票,方便制片方了解受眾喜好,制造影響力,保證喜歡這些選手的受眾不會流失。
一檔優秀的真人秀會充分運用視聽元素,讓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注重和受眾互動,全方位、多角度地體現真人秀的審美價值。
3 結語
真人秀節目的審美價值體現在內容和形式上,內容上打破了真實與虛構的界限,將真實與作秀充分地結合在一起,保證節目真實性的同時,又不失沖突與懸念。形式上紀實性與戲劇性相融合,戲劇性的存在使節目富有節奏和張力,真實性則保證了節目過程和細節的真實感。但我國某些節目為了獲得收視,在創作上弄虛作假、惡意炒作,使真人秀節目失去了藝術價值。真人秀的真諦在于秉承一個“真”字,不能為了營造效果而用劇本抹殺“真實”。受眾在選擇真人秀節目時,不能只享受感官的刺激體驗,而要追求精神內涵豐富的審美愉悅。一檔優質的真人秀節目,審美價值必然體現在“真”與“美”的尺度平衡上,創作者應當結合受眾的審美需求和體驗,去偽存真,提升真人秀節目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價值,打造更高品質的節目。
參考文獻:
[1] 尹鴻,冉儒學,陳虹.認識電視真人秀[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5-6.
[2]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149.
[3] 苗騰.電視綜藝節目故事化敘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宋歌(1994—),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