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目前音樂課程評價存在的問題,如評價功能失調、評價內容片面、評價方法單一、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標準單一等問題出發,探究相應的措施,轉變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的觀念。同時探索在教學實踐中解決音樂教學評價的問題的方法。倡導評價內容全面化,解決評價內容片面化;倡導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解決評價方法單一的問題;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解決評價主體單一的問題;倡導評價標準的層次化,解決評價標準單一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發展性;教學;評價;探究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教學評價應實現其教育和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發展和提高的過程,使每一個受教育的人獲得更大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發展性教學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加注重學生的成長過程,有機地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學生成長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通過評價獲得有關學生的學力、以往的經歷、性格、智力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達到“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的目的。基于此,發展性教學評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需要。
1 目前音樂課程中評價存在的問題
1.1 評價功能失調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泰勒行為目標模式的影響,音樂課程評價往往以預定的教育目標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評價。由于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學生、教師和家長往往只關心評價的結果,過分強調分數的意義,而對于學生音樂學習的發展進步狀況和由考試反映出來的音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卻很少深究,從而忽視了音樂教學評價應當具有的促進發展、診斷、調節、激勵、反思、記錄、鑒定水平和選拔淘汰等多重功能。
1.2 評價內容片面
音樂教育中由于受“工具理性”的影響,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往往“力圖把復雜的教育現象和課程現象簡化為數量,進而從數量的分析與比較中推斷某一評價對象的成效”,評價內容局限在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這些容易量化的方面,而忽略了對難以量化的在音樂學習中表現和培養出來的情感態度、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評價,造成評價內容片面單一,以偏概全,難以真實反映學生音樂學習的整體情況。
1.3 評價方法單一
現行的音樂教學評價過分注重量化評價,而忽視了在自然的音樂教育環境中運用觀察、記錄、與學生交談以及分析學生作品等多種質性的評價方法。以至于很長時間以來,在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觀念中,評價就是考試,就是在期中或期末演唱一首歌曲或演奏一首樂曲,或者是采用音樂知識測驗與演唱或演奏相結合,然后由教師評出分數或劃出等級。這種主觀單一的量化評價方法導致教師為評而教,學生為評而學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挫敗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4 評價主體單一
現行的音樂教學評價主體比較單一,一般是教師評價學生,并且基本上是教師一人說了算,缺乏學生、教師、家長和社區等多主體的民主參與和彼此之間的多邊互動與相互交流。并且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消極被動的被評價地位,沒有表達自己獨立見解的機會和可能性,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這種主體單一評價模式使評價信息來源單一,評價結論主觀、片面,難以保證評價結果客觀公正。現行的音樂教學評價沒有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既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音樂學習的真實發展情況,也不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而且抑制了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
1.5 評價標準單一
當前,我們很多學校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標準單一。面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評價標準單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種教學評價讓很大一部分學生感受不到成功的體驗,久而久之,學生就對音樂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總之,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理念,也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嚴重制約了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
2 轉變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的觀念
2.1 課程標準學習活動
《音樂課程標準》是教師音樂教學活動的指導藍本。音樂教師對新課程標準學習和掌握得如何,直接關系到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目標的確立、方法的選擇,也直接關系到音樂教師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更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是否高效,最終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積極開展課程標準學習活動,組織音樂教師深入學習《音樂課程標準》和專家對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解讀,詳細解讀任教學科新課程標準,是當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2.2 課程評價專題講座
深入各縣市區,面向全體中小學音樂教師舉辦“小學音樂新課課程教學評價”的專題講座,向中小學音樂教師深入闡述音樂學科教學評價的基本理論,提出評價建議,幫助音樂教師深刻把握音樂學科新課程關于教學評價的理論精髓。
2.3 課堂教學競賽活動
組織開展了“校、縣、市”三級中小學音樂有效課堂展評活動,引導教師將課程標準學習與實際教學實踐相結合。
通過這些課程研究活動的開展,讓音樂教師認識到音樂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音樂學習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讓他們明白,發展性教學評價是以促進評價對象發展為根本目的、重過程、重評價對象主體性的教學評價,它是以人為出發點,用發展的眼光來客觀評價主體的發展。
3 在教學實踐中解決音樂教學評價的問題
3.1 倡導評價目的綜合化,解決評價功能失調的問題
面對當前中小學音樂教學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學生、教師和家長往往只關心評價的結果,過分強調分數的意義的現狀,需要提出新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目的,強調不能為評價而評價,要堅持突出評價促進發展、診斷、調節、激勵、反思、記錄、鑒定水平和選拔淘汰等多重功能,重點突出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的發展和激勵性質。
3.2 倡導評價內容全面化,解決評價內容片面的問題
針對強調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忽略情感態度、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評價現狀,我們提出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要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到對學生的評價應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指標,還應考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
3.3 倡導評價方法多樣化,解決評價方法單一的問題
為改變過分注重短期、集中的終結性考試評價的傾向,我們強調評價要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注重日常評價、階段性評價與期末評價的有機結合,強調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要求教師突破以往集中性終結評價,加強日常性、平時性、分散性的過程評價,注意收集學生學習全過程中的狀況和資料,根據評價標準描述、判斷,提出反饋和改進建議,促使學生進一步發展。
3.4 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解決評價主體單一的問題
為改變當前僅有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讓教育評價成為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引導教師在參與評價中發揮主導作用,要在評價中同學生、家長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考慮家長參與評價的適合領域和內容,避免學生間相互橫向比較帶來的負面作用,引導加強學生間的互相交流,教育學生應多關注同學的優點和特長,促進自我反思,改進學習。
3.5 倡導評價標準層次化,解決評價標準單一的問題
面對當前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和絕對化的偏向,我們提出強調評價標準既要體現大多數學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又要體現使每個不同學生都能充分發展的多層次、多方面的要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考量到每個學生的要求、長處、短處的不同,發展速度和軌跡不同,發展的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個體性,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依據學生的不同要求,正確判斷其發展潛力和方向,為每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標準。
由于環境、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性格特征、學習習慣都是千差萬別的,需要特別正視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認識到以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將會使部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嚴重受挫。因此,中小學音樂發展性教學評價的探究,是一件需要我們長期在教學中積極探索的問題。
作者簡介:謝雨晴(1967—),女,四川南充人,本科,高級職稱,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