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倩
摘要:近年來,文化扶貧的戰略地位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共識,并已進入了精準扶貧的新階段。隨著時代的前進,文化功能負荷在增值。文化不再是單一地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而是要在更大范圍內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本文結合湖南省實際,針對如何發揮文化系統優勢,在老年大學的工作機制、教學管理、文化創新、運行保障上取得成效,試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文化扶貧;文化館;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G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42-02
一、前言
近年來,文化扶貧的戰略地位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共識,并已進入了精準扶貧的新階段。隨著時代的前進,文化功能負荷在增值。文化不再是單一地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而是要在更大范圍內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日益加快,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關心他們的健康,體恤他們的生活,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讓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養”和“依”是讓他們在精神生活上得到依靠,依然在文化藝術中能找到樂趣、汲取養分;“學”和“樂”是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文化服務,更好的充實業余生活,讓他們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為,不斷實現自我價值。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更進一步明確了以擴大老年教育供給為重點,以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為關鍵的要求。努力讓不同年齡層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狀況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最大限度地為各類老年群體學習提供保障。
我省老年教育雖有較快發展,但市、縣級老年大學發展還很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不能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國辦《老年教育發展規劃》的出臺,對我省面向基層、因地制宜發展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省文化館作為文化部第一批全國老年大學規范化建設試點單位,更感責任重大,結合湖南省實際,針對如何發揮文化系統優勢,在老年大學的工作機制、教學管理、文化創新、運行保障上取得成效,有幾點粗淺的思考。
二、擴大老年教育供給,必須在豐富老年教育的內容與模式上做文章
努力探索全省老年大學建設與公共文化機構免費開放的有機結合點,挖掘緊貼老年人實際的文化需求,以現場公益講座活動、體驗式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等模式,有效實現老年非學歷教育的普及和提升老年教育的整體服務效能,引導開展讀書、講座、沙龍、參觀、展演、游學、曲藝雜談、文化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互動課堂和老年教育活動,以求科學管理,創新發展,以多元化的辦學模式、高品質的服務項目、專業科學的培訓為基本要求,挖掘緊貼老年人的實際文化需求,引領老年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同時鼓勵老年人自主學習,建立不同類型的學習團隊。以活動為載體,在老年大學中擇優挑選高質量、高成果的課程進行拍攝、制作,并上傳網絡平臺展示,讓更多中老年朋友受益,使他們更能體會優質的網絡文化服務。對省直系統的離退休群體,省會重點社區、社團骨干,以及全省市州老年大學、重點文藝團隊藝術骨干進行示范性培訓,并參與考評星級社團、星級指導師,不斷擴大全省群眾文化隊伍,將整合集聚的教育資源向基層和社區輻射,我省老年教育自身建設也得到了良性、規范、優化與發展。開設公益文化服務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講座、輔導和原創廣場舞培訓,組織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動,盡量滿足老年學員的需求,積極為老年學員開辟綠色通道,讓老年學員享有優先參與權。
三、創新老年教育機制,必須在促進規范化多樣化下功夫
積極建立全省老年教育通用課程教學大綱。遴選、開發一批通用型老年學習資源,整合一批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色老年教育資源,推介一批科普知識和健康知識學習資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老年教育全過程,積極推進具有示范作用的老年大學;開發數字化服務平臺,以活動為載體,擇優挑選演出集錦、活動預告、演出推薦、公益行動、中醫養生、中國詩詞等應用類和教材類的課程進行拍攝、制作;積極搭建老年大學老有所為服務平臺,力爭各級老年大學培育1-2支老年文化志愿者隊伍,與大中小學校、特殊學校合作,發揮老年人在教育引導青少年繼承優良傳統、培育科學精神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聘請引導離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好聲音,積極做好引領與推廣工作。同時,重點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老年大學藝術團,如湖南群星管樂團、湖南群星合唱團、湖南群星曲藝團、湖南群星藝術團等多門類藝術團體,提高老年人組織能力,活躍思維、藝術會友。讓優秀老年學員進行傳幫帶,走進社會、走進學校,輻射全省,提高全省老年學員文化藝術修養,不斷提升老年人自娛性、參與性、鑒賞性,充分彰顯金秋風采。
四、不斷優化工作機制,必須在強基固本上使長勁
不斷優化老年教育工作機制,規范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做到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明確機構與師資培養。建立全省老年教育師資庫,培養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素質優良,以專職人員為骨干、與兼職人員和文化志愿者相結合的教學和管理隊伍。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及相關行業優秀人才到老年教育機構工作。
二是制訂工作規范,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各級老年教育機構需制定規章制度與年度工作計劃,如教學管理制度、課堂管理制度、學員管理制度、教師考核制度等,爭取教學和教務工作專業、細致、規范,做到零投訴、零誤差。同時建立健全年度報告機制。
三是營造良好的氛圍,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廣泛宣傳老年教育的典型經驗、案例、做法和成效,充分鼓勵老年教育機構辦學精神,調動老年人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老年教育機構成為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內容。評價激勵機制,有助于加強對老年教育工作機構的考核、管理,可適當對任課教師、工作人員、老年學員予以獎勵。積極爭取老年教育機構運行、獎勵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五、堅守“文化養老”陣地,引領老年文化新風尚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文化部門、社區、行業、群眾團體、社會等多個層次的老年文化活動組織體系,老年文化建設高潮正在逐步興起。
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導向,提高老年素質,優化老年人格,提升老年文化品位,是我館老年文化建設的目標所在。老年人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沒有競爭壓力、沒有就業壓力、將追求生活的文化品位視為生命質量,將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奉獻社會、視為時代的使命意識。從謀求自身的幸福、謀求家人的幸福,拓展到謀求社會人的幸福,是老年人的美好理想。我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構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樂園、溫馨和諧的家園、老有所為的田園,應不斷探索,切實承擔起推動老年文化發展的責任。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創造老年文化品牌,培養老年人才隊伍,提高老年文化自信,不斷開創老年教育與發展的工作新局面。
我們應發揮老年人文化創造的積極性。開通老年文化事業和老年文化產業的樞紐,發現和挖掘老年人的“原動力”,發揮他們的特長、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為他們創設良好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夠站在老年教育與發展的前沿,建言獻策,投身其中,提供創新思路,自主開創文化品牌。讓老年這一特殊人群既是受益者,也是創造者,充分展現他們的智慧與魅力。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更能夠享受到文化惠民政策帶來的精神文化享受。
老年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年文化建設是各級文化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多年來,湖南省文化館一直秉持“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理念,以其自身文化影響力與藝術優勢,引領著文化風尚,推動著文化藝術普及。在針對構建文化精準服務的措施建議、明確工作機制、強化社會合力、加強基層組織、探索服務新模式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多元的文化服務方式關愛與關注特殊人群。我們希望培育更多有素質、有技能、有意識、有能力的文化服務人才,以推動和轉變特殊群體文化發展背景,加強文化內涵與文化活力,提升文化含量與文化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