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提高數學效率,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除了在游戲中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反思中學習,反思學習,可以借鑒已有的經驗,讓課堂更高效,新課程倡導反思性學習,作為教師要留給學生空間,留足時間讓學生反思,逐步養成反思的習慣。力求從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引導入題反思,明確學習目標;二、引導自學反思,提高學習效率;三、引導問題反思,提高問題意識;四、引導練習反思,深化理解知識。
關鍵詞:引導;反思;提高;效率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既要突顯學生自主,突出主體地位,又要讓師生、生生互動,這樣的反思才有效、才深刻。學生通過反思可以找到學習的不足,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形成過程,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診斷和反思,培養反思的意識和習慣,促進主動發展。
一、 引導入題反思,明確學習目標
數學的課題就是教學內容的濃縮,起點睛作用,代表本節知識的指向,如果不重視課題的引領,許多學生學完后會覺得很茫然,尤其低年級的孩子,對課本中的課題和所學知識不能正確區分,會對立起來。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聯想、舉例、討論等方式,對課題進行“反思性”學習。如引課環節,讓學生根據積累的學習經驗,把新舊知識進行聯想,反思它們之間有何聯系?教授新課時,引導思考:“學習××部分時你是怎么想的?”;解題時引導反思學習方法:“誰的思路最好?哪種方法更簡便”;出錯時引導反思學習得失:“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錯誤?”“你哪方面表現最好?”等問題,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二、 引導自學反思,提高學習效率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答疑難,自學反思顯得尤其重要。自學分為課前學、課中學和課后學。不管哪種自學都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自學是課前自學的復習和延伸。學生自學時,按照帶有指向性的自學提綱,按照提綱自學,教師巡視指導,才能提高自學效率,以便對照存在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如教學6.45+8.3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教法,先嘗試計算,再對照錯誤,老師指出并糾正錯誤,學生也能掌握,但不能理解算理,顯得單調。要上得生動豐富,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學。運用聯系實際、畫圖說明、借助計數器、結合小數意義等不同方法來理解算理。(1)你能用計數器來表示結果嗎?(2)聯系生活實際,給6.45+8.3兩個加數添上熟悉的單位,再把相同的單位合起來,算出最后結果。(3)說出6.45和8.3這兩個數由哪些計數單位組成?再把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合起來。在探索一位小數加兩位小數時,重在引導學生反思以前學過的方法,這些方法便于明確算理,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把計算這道題的想法、方法用畫圖說明、計數器解釋、添上熟悉的單位來表示,讓學生直觀理解、通俗易懂,突破計算教學的難點,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三、 引導問題反思,提高問題意識
學生的思維活躍于疑問的交叉點。因此教師應依據授課類型、教材內容,抓住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挑戰性的問題,制造矛盾沖突,讓學生處在“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態,制造一種想問、敢問、有問的探索欲望,使學生想參與樂于參與。
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先在黑板上畫一個直角三角形,讓學生上臺量出直角三角形中的一個銳角的度數,我脫口就能說出另一個銳角的度數,此刻學生充滿好奇。繼續畫一個三角形,學生量出其中任意兩個角的度數后,我很快報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用量角器驗證,發現準確無誤,此時學生充滿驚奇,怎么老師這么厲害呢?于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先提問,“怎么不用量角你就知道度數?”讓學生反思一下老師可能用到什么知識?在解答完問題后,反思“怎樣思考的?”,“為什么這樣做?”,“有其他解法嗎?”,“哪一種方法更合理?”通過自我提問,自我反思,可以促進知識向更深層次的思考。教會學生學會自我提問是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自我提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存在,主要是要求學生把自己意識到的問題表達出來,這些問題就是重點、難點、疑點。學生提問后,教師引導學生相互釋疑;學生無疑問,教師根據內容主動設疑。
四、 引導練習反思,深化理解知識
課堂練習、課后作業是學生掌握、內化知識的輔助手段。通過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練習,既能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又能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形成。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對于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
1. 嘗試性練習中反思,促進理解知識。嘗試練習是學生對自學效果的自我檢測和自我反饋。課堂中,學生經過自學后,讓學生嘗試解答“做一做”和練習題。學生做完后,教師可以讓他們互相批改,也可親自督促、指導并引導反思: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解答的?引導學生針對題目說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出錯的地方進行反思,反思錯誤主要出現在什么地方?應該怎么來改正?有反思的教學,一方面提高自我評價水平,一方面提高學習效率。
2. 拓展性作業中反思,促進深化發展。拓展性作業因為有較強的開放性,深受喜歡挑戰學生的歡迎。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課尾設計拓展題:李阿姨要在靠墻的果園里圍一個種菜籬笆,長10米、寬8米,籬笆有多長?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很快地解答出來。再讓學生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答?想一想,為什么方法不一樣呢?在方法的多樣性面前,學生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思維會更加開闊,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比較自己的解題方法,印象會十分深刻。
總之,在教學中,要創設機會,留出時間給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學習知識、領悟數學思想、感悟解題方法,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積累活動經驗,牢固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東林.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1):56.
[2] 龐長均.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2):8.
[3] 張珊波.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8):67.
作者簡介:陳春榮,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長汀縣童坊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