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承擔著培育學生體育素質和實現體育強國夢的重要使命與責任。審視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過程隨意化、教學模式陳舊化、教學內容封閉化、教學評價形式化等問題,文章有針對性地提出三條路徑,一是注重理念更新,規范教學準備;二是強化學生主體,創新教學過程,三是激發內生動力,強化教學反饋,新形勢下提高高職高專體育教學質量路徑。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過程;質量提升
引言
隨著“中國智造”時代的到來和健康中國的建設,高職高專院校的使命就在于培育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和專業技能人才,為當代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應該有的貢獻。與此同時,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自卑感較強、參與活動積極性差、體質普遍下滑、容易沉迷于網絡等特點都決定了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應當承擔起增強學生自信心,強健學生體魄,磨煉學生意志,鍛造學生精神的重要責任和擔當。
一、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的現狀
認真審視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教學,就會發現體育教學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教學過程隨意化、教學模式陳舊化、教學內容封閉化、教學評價形式等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一)教學過程隨意化。
高職高專體育教學過程隨意化,主要表現在高職高專院校僅有三年學制,相對于專業化學習任務而言,體育教學往往處于邊緣性位置,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容易簡單地被貼上“考查課”、“活動課”等標簽。在此背景下,體育課的教學過程就表現出隨意化傾向,具體表現為:在教學準備階段,主要依靠教師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進行課堂教學準備,沒有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甚至個別學校中職高職生同時存在,體育教材都是相同的,體育教師沒有對中職和高職進行明顯的教學目標區分;教學實施階段中,由于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往往較重,導致教學實施中隨意性較大,很多時候主要憑借教師的興趣和器材的條件開展,缺乏應有系統性和規范性。
(二)教學模式陳舊化。
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模式陳舊化主要表現形式:一是“放羊式”教學法,鈴聲一響,老師簡單講解要求后,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開展體育活動,甚至有學生遠離教學地點從事其它非體育性活動;二是“重點突破法”,體育教學開始后,體育教師通過跑圈、蛙跳等簡單的運動方式要求血神開展熱身運動,然后重點講解示范本節課需要學習的體育動作,學生進行自發式模仿練習;三是“大水漫灌法”,體育教師在開展基礎熱身的基礎上,滿堂課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規定開展好體育動作學習,注重按照教學周逐周推進體育系列規范性動作學習,追求整齊劃一的教學進度和效果。
(三)教學內容封閉化。
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內容封閉化主要表現形式:一是“因師施教”,體育教師將自己擅長的某項體育技能,全覆蓋向所帶的所有專業學生進行教學;二是“為教而教”,體育教師為了完成某個固定的學期教學任務目標,根據學時安排,逐周推進教學;三是“重點捕撈法”,體育教學并不與區域體育活動賽事銜接,而是根據上級文件要求,臨時組織隊伍,通過賽前停課強化、節假日訓練等方式,重點培養,從而達到獲得體育榮譽的方式,并不真正貫徹體育教育發展規劃和精神。
(四)教學評價形式化。
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監督形式化主要表現形式:一是“組織紀律查課法”,即以行政管理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監督評價,主要停留在檢查監督教師是否帶工作證、著裝是否規范、是否在規定的時間、規定活動場所開展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是否存在安全性問題等;二是“客戶滿意點贊法”主要是審查授課班級學生對于體育教師滿意度高低、教研室、系部、校級領導對于教師開展體育教學和其他指定任務完成滿意度高低。
二、高職高專體育教學質量提升路徑
針對現階段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過程隨意化、教學模式陳舊化、教學內容封閉化、教學評價形式化等問題,我們可以從體育教學準備、體育教學過程、體育教學反饋三個主要環節發力,探索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
(一)注重理念更新,規范教學準備。
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探索“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就是要通過座談會、專題研討會等形式讓領導、教務部門、體育教師、學生代表認識到提升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到高職高專體育教學對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培育終身體育意識、發展體育產業、實現體育強國夢和健康中國等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步就是要注重體育教育準備的方法更新,特別是要深入探索,以教研室集體備課制度為基礎,防止教師個人上課的隨意性,特別是開展同一門課教學的老師應當有共同的教學計劃和教案。與此同時,要在進行教學計劃制定時,應當注重根據國家政策性文件指導和區域體育文化特色,將課程內容與文件要求、區域特色有效銜接,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教學。第三步就是要教師授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在每學期開展體育教學之前,應當根據國家方向性指引、區域體育文化特色、學校基礎條件等因素推出品牌性體育課程,并通過網絡平臺問卷和體育課程預選修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真實意愿做好學生體育教學選修的引導和分流,特別是要注重開展以足球、啦啦操、跳繩等為特色的“一球一操一繩”體育教學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學模式。
(二)強化學生主體,創新教學過程。
雖然,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普遍存在著學制相對較短、學時普遍不足、專業跨度較大等不利因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高職高專體育教學過程就難以提升。“向課堂的45分鐘要效果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教師變成課堂的主導者,在保證基本教學目標完成的前提下,充分回應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和期待,將課堂變成學生自由發展的平臺。”[1]在教學過程設計和開展中,一是要注重“廣泛撒網與重點培養相結合”,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注重開設體育基礎課程,同一時間內上體育課的教師開放性上課,即當天當節上體育課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愛好隨意選擇體育教師的授課教學,并在固定時間內(如一月內)在教師的指導下變更自己的基礎課程學習內容,即從一個教師到另一個教師授課的管理變更。與此同時,注重發現有潛力的同學進行組隊,通過社團活動、校園比賽、課堂教學強化訓練等途徑為各級各類賽事培育苗子,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通過發揮自身優勢,拓寬個人發展方向和道路。二是要注重“因材施教與趣味教學相結合”,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注重采取分層法開展教學,保證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逐步掌握需要學習的內容,開展強化訓練和高階水平提升,同時,教師應當注重采取游戲法教學、分組法教學、任務法教學等模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在培養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在團隊和互動中,磨煉學生的意志、鍛造學生的精神。“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可以放下架子,幽默樂觀,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學中可以運用賞識激勵教育方法;對待學生應視生如子、關愛學生、平等施教、一視同仁。”[2]
(三)激發內生動力,強化教學反饋。
高職高專體育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自然應當按照學校的統一管理,進行教學日常監管和教學反饋評價。但是,體育教學有其特殊性,就是實踐性較強,應當注重強化體育教學反饋,從而激發體育教師的內生動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進行探索:一是可以通過老帶新活動、體育教師互聽課制度、教師示范課、體育教師外出培訓進修、領導專家評課等途徑,加強實質性管理,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教學水平提升,根據此種反饋模式,要求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對教師進行教學評價;二是可以通過學生基礎體能測試、學生專項體育技能測試、學生心理健康測試、學生滿意度定期測試,探索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總體評價與分項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學生基礎體能變化、專項體育技能提升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變化、情感滿意度分值等多個維度對體育教師的授課質量水平進行教學反饋。
小結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研究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深入的課題。文章通過對現階段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發現存在的教學過程隨意化、教學模式陳舊化、教學內容封閉化、教學評價形式化等問題,提出應當從體育教學準備、體育教學過程、體育教學反饋三個主要環節發力,探索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為體育強國夢和實現健康中國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周春燕.學生主體地位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科學,2016年5月刊(216頁)。
[2]劉愛等.情感因素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實施策略[J],陰山學刊,2016年第1期(122頁)。
作者簡介:周春燕(1988—)女,貴州畢節人,助教,主要從事體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