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寫作;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6—0105—01
閱讀和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兩翼,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在教學中將兩者結合起來。所以,本文著重探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讀與寫有效結合的方法。
一、在閱讀中融入寫作
1. 以朗讀促進寫作。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朗讀必不可少。通過朗讀,學生能夠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學生通過朗讀,使其身臨其境,充分感受荷塘上的月色以及月下荷塘的美景,體悟作者情感。此后,學生在寫作諸如此類的片斷時,也會邊寫邊朗讀,邊朗讀邊感悟。
2. 利用課文開展練寫。要做到讀寫結合教育,正確而深入地閱讀是第一步。教師可以采用將課文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由幾名同學表演課文的一個片段,此片段由教師精心篩選,以深刻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情節(jié)為主。如,教學《空城計》一課時,當教至“孔明施計,司馬中計”時,筆者讓學生分別扮演諸葛亮、小童,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學生們演得有模有樣,以此為契機,筆者組織他們集體討論引發(fā)共鳴,隨后開展寫作練習,特別是場面片斷練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通過閱讀讓學生仿寫。語文學習與書法練字之間都有共通之處,可以通過臨摹來進行,循序漸進,最終熟能生巧。比如,李白的《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都是有名的句子,對仗工整,教師可以著重引導學生仿寫這種文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于詩文的記憶,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4. 新型閱讀教學,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中學課文里不乏一些經(jīng)典片段,教師可以改動一些片段,給學生留出一部分空白,讓學生自己補充情節(jié)。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學生認真品讀文章,細細品味語言,并且要對文章的情節(ji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深層次把握。同時,對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更改”,以作者的思想和寫作風格作為鋪墊,無疑是給了學生一個良好的起點,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高難度,將文章?lián)Q做唐詩宋詞,給學生提升機會和空間。
二、在寫作中融入閱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結果,不如教給他們得出結果的正確方法。第一,要在寫作中引導學生閱讀。寫作教學涉及到構思、技巧等方面的內(nèi)容,然而如果單純地講解寫作,則會過于理論化,而且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師應該在寫作教學中融入閱讀的技巧。第二,要以活動促閱讀。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各方面的資源,開展主題式閱讀活動,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比如,在學校開展“每月讀書日活動”,每一期都要有明確的主題,并且在活動中加入寫讀書筆記和心得的要求,那么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就有了目標,并會認真地將主要觀點、優(yōu)美句子、修辭手法等記錄下來,最后會很認真地完成相關的寫作。
三、在生活中結合讀與寫
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應當以生活體驗為基礎,所以應當在生活中有效結合讀與寫。第一,要讓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在生活中觀察、閱讀和寫作。只有學生在獲得大量素材的基礎之上,不斷練習,才能提高寫作技巧。第二,要加強實踐,激發(fā)靈感。初中語文教學應該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和語文的魅力,要讓學生學會讀社會這本“大書”,當學生讀得多了,自然就會懂得其中的真諦了。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生活實踐中,讓他們了解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去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謀篇布局能力、鋪承排比能力等,并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活躍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
總之,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意義深遠,身為教育工作者,應放眼未來,著眼當下,逐步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弊端,真正讓學生做到讀寫結合,不斷開發(fā)與提升各項綜合能力,不斷豐富思想,使其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樹立理想,同時增強自信,學以致用。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