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杰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我國的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也有了一定的改革,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閱讀教學也受到了眾多教師的注意,因為閱讀對一個學生來說不僅可以豐富閱歷,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閱讀對學生的知識和語文學習狀況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對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在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語文學習。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閱讀能力;提高;策略
隨著今年來新課標的推行,社會對語文教學質量的要求大大增大,教學模式也隨之加以改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多新穎的教學方法隨之產生,老師和學生在這樣的改革當中教學和學習質量都得以提高。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轉變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的方面。
一、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中分成略讀、跳讀和精讀,每種閱讀方法都有它自己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來適應讀者的要求。比如:略讀是指較為快速的大致的讀完全文以得到全文的大意,初步體會文章的情感指向;跳讀是指有選擇性的閱讀文章的重要段落,對文章主旨進行大致的理解;精讀是指對表現文章主旨段落和語句字詞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探討。老師要就這幾種閱讀方式向學生們細心解釋,讓學生靈活運用這幾種閱讀方式。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將分析文章結構和閱讀方式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分析文章結構與閱讀方法中理解文章內容,要將三種閱讀方法靈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在思考的同時讓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大大加深,讓學生能夠在情感上也能有深刻把握,理解作者的內在思想,形成獨自的思考模式,從而通過對自己的獨特見解的不斷升華來讓自身的閱讀水平得以提升。
二、教師通過組織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高中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生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下可能會產生厭學,所以一些適當的課堂活動不僅可以調節學生們的學習壓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享受學習的魅力、體會班級榮譽感,對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體會閱讀的魅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一些讀書交流會,老師在課余時間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在輕松的交流中相互訴說自己的讀后感,這樣的交流活動中不僅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感情,也可以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得到心理上的放松且得到更多的閱讀知識,在借鑒別的同學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還可以開展一些朗讀比賽活動,讓學生們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情感,以自己的閱讀語調來深刻體現文章的情感。還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做一個小的關于閱讀的自我感悟,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文章分享出來,通過輕松的分享讓學生們在體會與分享中領悟更多的閱讀知識。在這些活動下,學生們能夠在有趣輕松的學習氛圍下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使得學習狀態保持最佳,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得以提升,老師也可以在這些活動中發現學生們各自的特點,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讓學生們都能得到老師的深入理解,使得自己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全面發展。最后老師也可以對分享效果良好的學生進行點評與夸贊,將學生解說的文章進行深入的剖析,讓學生們在深層挖掘出文章的內涵,從而使得自己的閱讀水平得到更加深層的提高。
三、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生的閱讀教學中首先要突出學生們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才是本質,讓學生通過閱讀成為學習和思維的主體地位,營造語文課堂個性化閱讀活動,充分培養學生“愛讀”和“好讀”的學習觀念。在教學中就要充分的提升學生的閱讀潛力,引導學生在課內外有效的閱讀,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與生活經驗,逐漸的使學生建立起閱讀知識的架構,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與感悟,讀出文章中的內在本質。例如:《小狗包弟》這一篇巴金的散文作品,文中講述了一位經歷劫難的老人對自己的解剖,對社會有利的抨擊,對動物的感情深厚。小狗在作家成為“老鼠”人人唾罵時,依舊是熱情的與作家親昵,在人們可惡的動作中包弟仍然不曾離開他,從中體會到動物也是懂情感的生物。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懂得換位思考,充分體會作者內心感受,在文中作者表達了自己為舍棄小狗包弟而保全自己的形象感到愧意。在文中作者為什么要出賣包弟,把它送上解剖臺,然后又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針對這個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們分小組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自己主動地閱讀,感知文章中的情感糾紛、人物形象、文章涵義如何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來分析作品是怎樣抒發情感的,學生可以模仿文章的寫作特點從而運用到自己的今后的語文學習當中。教學中把問題留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營造個性化閱讀的環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引導學生多元化闡述課本內容
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要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高中學生因為每個人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式不一樣,所以在閱讀完文章后都抱有各種看法和見解,包括文章的內容結構、感情思路都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地引導學生多元化闡述課本內容,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的全面,所掌握的語文知識更加的豐富。例如散文《故都的秋》中秋天以“靜”和“清”來闡述,文章中用北國的秋景的濃色與淳厚來和南方秋景的淡色和淺味形成對比,文章的題旨“秋”與故都結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的一種境界,通過仔細的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景物,充分抒發了向往故都之秋的思想感情。
總結
總而言之,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著”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目的,積極地開展趣味閱讀活動,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黨的多向思維和創造能力。閱讀教學如果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的創新,學生就能從單一的思想轉變為多元化思想。那么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夠更好的吸收知識,體會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于喜鳳.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學術期刊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2年7期
[2]劉小四.《閱讀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術期刊 《文教資料》 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