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卿
摘要: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作業的作用不容小覷,其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可是,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基本上就是題海戰術,題型單一,不但無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成了學生的一種負擔。新課程標準要求設計出充滿趣味性的語文作業,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他們的綜合語文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趣味性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課外環節,其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并借助訓練逐漸內化為能力,同時還是教師準確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途徑。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了解教學的收效,并按照作業情況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疏漏,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方法。長期以來,很多教師都不重視作業這一教學環節。怎樣改變當前小學語文作業量大、知識雜亂、缺少實踐、缺乏自主性的局面,讓語文作業告別題海戰術、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是每名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正視的課題。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提升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從而充分發揮其鞏固知識的作用。
一、巧妙設計生動的作業
設計生動的作業,就是將過去那種單調刻板的作業模式變得生動起來。讓作業從單一的書寫模式中跳出來,有機融合聽、說、讀、寫,并適當添加游戲、繪畫等易于被學生接受的形式,將知識以及技能的訓練和不同活動銜接起來,從而提升語文作業的趣味性。
(一)讀與問
課外閱讀能夠激起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以及深挖語文知識的意欲,這樣不但能夠豐富他們的知識,還能拓寬他們的視野。例如:學習了古詩之后,作者就推薦學生們去閱讀其它的課外古詩;學習了《三借芭蕉扇》之后,作者就推薦學生們去閱讀《西游記》;學習了《丑小鴨》之后,作者就推薦學生們去閱讀《安徒生童話》。這樣,學生會漸漸學會有效銜接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借助大量的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小學生都天真爛漫、充滿好奇心、喜歡發問,所以,語文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向他人請教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不但可以滿足學生心理上的需求,還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逐漸建立起勤學好問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查與搜
查找與搜集相關的語文資料,之后進行彼此交流,能夠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啟發、彼此學習、彼此合作,進而實現共同提高的最終目的。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讓學生到課外書籍、雜志、報紙中查找、搜集與教學有關的文字資料、圖片等;也可以讓學生尋求家長的幫助,從互聯網上查找并下載自己需要的資料,通過這些資料的查找與搜集,學生會建立起對課文的全新認識以及理解,從而為鞏固課文中的知識做好鋪墊。這種形式的作業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掌握課文中的內容與知識、提升他們創造閱讀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幫助學生提升搜集信息、提煉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推動他們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進而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畫與演
孩子們都是天生的藝術家、表演者。由于年齡的特點,小學生的思維通常不會受到外界的束縛,心里想什么就敢說什么,想做什么就敢做什么,而且他們都很喜歡表現自己。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安排學生們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展示課文,或者演獨幕劇,這樣能夠有效銜接學生的情感和課文的內容,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小學語文教材里有不少富有童趣、貼近現實的課文。結束了課文的學習之后,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文的描述畫一下《荷葉圓圓》;或者分角色演一下《三袋麥子》。學生們可以加插一些自己編寫的臺詞以及肢體動作;也可以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畫成多格漫畫,然后利用自習時間向全班同學展示繪畫成果或者表演獨幕劇,把毫無生命的文字變為生動直觀的形象,提升課文的渲染力。這種形式的作業不但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快樂的心境下學到語文知識。
(四)做與寫
優秀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實踐活動,實踐不但能夠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提升他們的能力。實踐性作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文字感知能力。例如,結束了《植樹》這篇課文的教學后,作者就設計了以下作業:去大自然中探尋春天的影子,搜集植物樣本,并以”嫩芽”為主題寫一篇短文,不限體裁。學生們按照作業的要求,去很多地方觀察與尋找,通過自己的感受建立起了寫作思路,輕松的完成了作業,而且最后交上的作品質量頗高。
二、因材施教,設計自選作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生自然也是一樣,他們無論是知識、經歷、能力,還是個性、習慣、愛好都大不相同,語文教師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因材施教,盡量滿足每名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為了讓每名學生都獲得一定的進步,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作業的時候不但要考慮優秀生和中等生,還要考慮后進生;要對語文能力不同的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作業。這樣每名學生都可以通過作業體會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成就感,進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發展個性。例如,結束《天游峰掃路人》的教學之后,作者為學生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作業:(1)重讀課文,寫出你的新感受。(2)假設有興趣,就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下相關資料,多了解一些天游峰的信息,你有哪些新發現?(3)展開大膽的聯想,試寫一下經過了三十年的漫長歲月之后,課文的創作者和老人重遇時的場景。作者要求每名學生都要做第一題,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可以繼續做后面兩題。結果全班學生在完成了第一題之后,都竭盡全力想要完成后面兩題,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與好勝心。這種分層次、自選式的語文作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熱情,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他們后期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做好鋪墊。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作業的設計,轉變傳統的作業設計理念,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讓學生通過做作業體驗到學習語文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同時彰顯他們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