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紅
摘要:如何抓好學生的習作訓練。每次習作要有目標,目標要有可行性,適合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階段特點;要調動學生說寫的積極性;要訓練學生善于積累,讓學生有話可寫;方法要靈活、新穎;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加強學生書寫訓練。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學習,要不斷更新舊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更新觀念;教學理念
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教學質量的提高已成為學校成功的關鍵。或者說,“以質取勝”也是使學校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因為“沒有質量就沒有明天”。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念,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力探索研究性學習、創新學習,實踐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模式,否則,我們將落后于時代。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寬,不努力學習,在我們的一桶水里將永遠無法遨游,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學習,要不斷更新舊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甚至河流、海洋。重課內文本教學而輕課外的素質培養是其一,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習慣、方法、態度常常不滿意,可又始終把它們放在語文教學比較次要的位置,平時雖有要求但沒有足夠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去引導和培養學生,也沒有把它們作為評價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重課外閱讀檢查而輕對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是其二,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往往過于統而大而話之,學生沒有讀書趣,迫于老師要求,為完成任務多敷衍了事,有很多學生甚至根本不讀書,有的是為交差而抄書,達不到任何讀書目的。課堂教學重主導作用而輕主體活動是其三,很多時候我們依然流于傳統的教學形式,學生依然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磨滅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重知識教學而輕能力訓練是其四,教學目標的設置和內容的安排也是大而全,唯恐有遺漏和疏忽之處。重課堂教學而輕生活體驗是其五,新教材為語文教學安排了較為豐富的語文活動,但教學過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實施,更不要說在課外引導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寓教于樂。
二、上好課、備好課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讓課堂教學落到實處。上好課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探索:課型創新,組織形式創新,過程設計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板書設計創新,教學語言風格創新等。既要有所創新,又要課堂教學輕松,教師必須備好課,備好課是上課的關鍵。備好課主要備以下內容:備教材,掌握教材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根據單元目標及課時目標來設計教法。備教學法,為了達到目標,采用什么方法來教學,學生如何學。備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情況,設計問題要難易適度,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么要求和問題教師都要有所準備。備自己,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每一節課都做到了這幾點,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生動,教師上課一定輕松自如,就不會冠以教案教參的“二傳手”美譽了。
三、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
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首先應該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我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理解是,認真學習,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取先進的教學模式之精華進行個性化處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達到離開教案教參能收發自如地進行教學。老師必須明確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他是將師生個人語文學習公開化、透明化,是師生交流語文學習心得,互相學習語文學習方法、切搓技藝的舞臺,其不僅包括方法技術的演練,也有個人情感、態度、思想、言行、習慣的熏染。其產生的效應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作為教師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堅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語文教學理念。
理念帶動一切。一個人成長的標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斷開創新的自我才會創造語文教學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個人情感態度、思想精神領域的革新,耳聞目睹的一切都將影響語文教學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創新、研究、合作等學習方式自然會成為自己語文教學的成分。
(二)注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陳舊的模式
語文教學要堅決擯棄一講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學生聽、老師講的單一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老師適時引導、點撥的方式,打破以往簡單單一的結構模式,要使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交流的平臺,形成動態的結構,拓展語文學習面,真正使語文課堂教學激情洋溢。
四、依循層級實施訓練,進行分步教學
依循層級實施訓練,進行分步教學的具體操作要求是“依循層級,分步進行,突出重點,兼及其它”“依循層級”,即在宏觀上按能力層級進行有目的地閱讀訓練;“分步進行”,即在單篇閱讀中按“通讀,整體把握”,“精讀,品味鑒賞”,“研讀,擴思質疑”三步進行,“突出重點,兼及其它”,即在閱讀的三步中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學習該年段應習得的能力。“賞析三告三對是如何層層推進的”、“設想冉有閃爍其詞、推諉責任時的神態”、“揣摩孔子曉之以理、喻之以害、言之以本時的心態”;進而提出“你對孔子的政見有何看法?”“今天應不應‘陳力就列,不能則止”等。
我時常感到“觀念的恐慌”與“本領的恐慌”,惟恐自己誤人子弟,故也時常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作一些反思和總結,每有體會,便總有贖罪的感覺。作此文,也正是有感于此,并以此就教于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