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摘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儼然已經成為雷區,很多學生及教師都“犧牲”在此。因此,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策略
應用題的教學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理論收集關鍵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為主導,在解答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基礎理論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明確應用題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心理狀態,進一步優化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內容,改善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效果。
一、應用題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訓練是提升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途徑,老師需要注重應用題與現實生活的內在勾連,調動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在學以致用中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老師在日常的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創造和諧的教學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和發展。比如說,老師可以拿兩杯牛奶(因為牛奶的濃度的不同導致口感的差別),引導學生按照合適的比例配置出濃度適宜的牛奶,并詢問學生配制比例的多少,在學生的思考中提出問題,若有一杯白開水為 200 克,則加多少奶粉泡制的牛奶更好喝?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幫助學生實現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的緊密連接,既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理論的理解,又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審題能力
在應用題的解題中,審題時最基礎和關鍵的環節,也是解題的前提。學生只有認真分析題目,理解題意,才能夠根據已知條件找到隱涵條件來提高解題的效率和能力。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將一些冗長而抽象的應用題目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明了的表達出來,掌握已知條件和問題。例如,對于這樣一道題目“學校準備為學生發課本,學校一共有15個班,每個班發144本,同時學校還要留出30本作為備用,請問學校應該需要多少本教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樣的題目進行簡化,簡?化后就是“15個144本教材再加上30本教材,一共有多少本教材?”,這樣簡化過后就只剩下條件以及問題,更加清晰明了。第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發掘隱含條件。在問題中一個字的差別就可能導致數量關系以及解題思路的變化,如增加了和增加到、多幾倍和是幾倍等,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解題中注意這些細微的差別。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發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理清思路。例如,題目中的詞語隱含的數據,上旬指10天,學生應該根據上旬來發現10天這一數據。最后,教師要讓學生精準的把握數量關系,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訓練學生對于數量關系的把握,無論是已知的數量關系還是未知的數量關系,找到未知量與巳知量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就可以輕松解題。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為小學數學課堂營造一種活潑積極、生動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和探究,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討論和探究中獲得樂趣,而不再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要讓學生勤于動手,強化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例如,在活動課“可怕的白色污染”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實地調査自己家和鄰居家每個月使用的和丟棄的塑料袋的數量,然后推算出學校的所有家庭‘一個月丟掉的白色垃圾的數量,然后學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對白色垃圾的看法以及治理的方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教師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從題目中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才會使得學生的解題能力進一步提升,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讓學生創造性地解題。
三、突破思維定勢
小學生接觸的事物較少,在應用題解題的時候往往會將問題復雜化,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受到了解題定勢思維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走出定勢思維困局,從而提高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說:“小紅家要鋪地板,正好小紅想要幫忙,現在知道每塊正方形地板的長度都是4分米,如果小紅要鋪滿整間屋子要用60塊地板,現在假設小紅家買來了新地板,但是地板長5分米,那么要用多少塊地板呢?”在此道應用題的解答中,小學生常會運用以往固有的思維方式來解題。所以教師在講題的時,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答應用題,通過聯系生活,解題的方法可以是4×4×90÷(5×5),也可以是90×(4×4÷5÷5)。這樣做不僅優化了學生的解題思路,還縮短了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
四,對數量關系的變化給予高度重視
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以數量關系為切入點,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小學生了解應用題的含義,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準確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糾正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從而使其明確數量關系及關鍵的已知條件,提高解題的準確率。例如,講解例題“學生小明家里養了1000只雞,雞的數量是鴨的數量的3倍還超出10只,問小明家一共有多少只家禽呢?”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變化,小明家養的主要家禽就是雞和鴨子,在題中已經明確說明雞的數量是鴨數量的3倍還超出10只,教師通過引導,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雞鴨之間的數量變化。這樣問題就變得十分的簡單,解題的思路也會變得更加清晰??傊?,小學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問題,要深入了解學生整體狀況,引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應用題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不僅僅要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活動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還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能夠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養成學生的數學思路和數學化的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掌握解題的秘訣,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運用以往總結的解題的方法和思路來解答問題,找到一條最便捷、最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