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
摘 要: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憂患意識的教育,教師要大力提倡把閱讀、寫作和素養(yǎng)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在閱讀文章時,不但要注意學習其寫法,還要注意作者所透露的文化信息和人文信息。
關鍵詞:閱讀;寫作;素養(yǎng)教育
語文教材的編寫、選文都是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精選的文質兼美的文章。傳統(tǒng)教學歷來重視語文的教化作用,新課標認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以,我們語文教師上課,不能只是注重文章的閱讀和分析,不注重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憂患意識的教育。對于文中的精彩語段我們不但要去賞析,還要去動筆仿寫,為自己的作文增色,還要體會其蘊含情感和所滲透的修養(yǎng)問題。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把閱讀、寫作和素養(yǎng)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下面僅就長春版教材舉例并作簡要的闡述:教材中很多文章或語段很值得我們回味。如教材范文中成功地塑造人物的形象,對人物進行的各種描寫等文字都值得我們借鑒。
一、探究肖像描寫
在創(chuàng)作文本的時候,要能夠抓住人物的肖像,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因為這是幫助讀者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鑰匙。目前,我們運用的教學中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下面我們就列舉幾個教材中的實例:
七年級下冊魯迅先生撰寫的《故鄉(xiāng)》是圍繞主人公閏土的雙手和面容來寫的,突出了前后的巨大變化。這不僅是歲月留下的痕跡,還是艱辛生活的真實寫照。九年級下冊《背影》中,朱自清緊扣父親買橘子,步履蹣跚的背影來寫,體現(xiàn)了父親對自己無私的關愛。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用這些例文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八年級下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肯定會在你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對于孔乙己長衫的描寫,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假如,作者在描寫孔乙己的時候單單描寫其喝酒的狀況,而不寫其穿著。
二、探究心理描寫
成功的心理描寫是人物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質和個性特征;既可使讀者直觀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可使作品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當然,無論哪種形式的心理描寫,都要切合人物的年齡、身份和性格特點,符合特定的情境。對人物內心情緒狀態(tài)的描寫,常常要借助修辭,特別是比喻,能使抽象的心理狀態(tài)形象化、具體化。請看下面的事例:
八年級上冊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使用了旁敘、動作、表情和內心獨白等多種方法進行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出這個真正的老人與一條真正的魚之間一場堅苦卓絕的搏斗,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無比頑強、絕不輕言放棄的老人形象,培養(yǎng)學生勇敢面對困難并敢于與困難作斗爭的品質。
三、探究細節(jié)描寫
文章要寫得逼真生動,需要有好的細節(jié)描寫。文學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一樣,讓你看得格外清楚細致,讓你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八年級下冊《棋王》這篇小說也曾經(jīng)以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打動讀者,尤其對王一生行棋過程中神態(tài)的幾處細節(jié)描寫更令人稱道,把王一生的嫉妒勞神累心寫得非常傳神。對于把握細節(jié)描寫這種寫法,對我們來說首先是做人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處理事情不要馬虎草率,看待事物不要浮光掠影,鑒賞作品不要囫圇吞棗。另外要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學會觀察的方法。做到閱讀范文,學習寫作,陶冶情操。
四、探究環(huán)境描寫
大家都知道,環(huán)境描寫無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自然環(huán)境,都必須真實、典型,都必須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為刻畫人物性格而服務。否則,就沒有意義和價值,也就沒有生命力。“一切景語皆情語。”不錯,在記敘文的寫作中,要想以情感人、以文動人,環(huán)境描寫必不可少。教材中的范例舉不勝舉。有的文章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性格。例如,七年級上冊《老山界》中,通過對“半夜里”山景的描寫,烘托了革命戰(zhàn)士的樂觀主義精神。
我們在閱讀課外名著時類似的描寫也不乏其例,如《水滸傳》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節(jié)中,少量而精當?shù)沫h(huán)境描寫,有力地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林沖忍辱退讓到被逼上梁山的變化過程。因此,文章中的環(huán)境描寫必須是展現(xiàn)人物活動的場景,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暗示人物的際遇,渲染人物的心情。它不再是自然界中無生命的客觀存在,而是飽含了人的感情,這樣在閱讀與寫作中要注意景與情的和諧統(tǒng)一,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不但閱讀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如此,在學習其他選文時也應注意閱讀、寫作和素養(yǎng)教育的緊密結合。如在閱讀一些文質兼美的古詩文時,應不失時機地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憂患意識的教育。例如,八年級學習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除閱讀賞析、學習寫法外,更應該從中教育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種憂患意識”等等。
總之,我們在閱讀文章時,不但要注意學習其寫法,還要注意作者所透露的文化信息和人文信息,不但要使自己成為高素質人才,還要使自己具有高素養(yǎng)的人品,成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的人,成為國家所需要的適應社會的真正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參考文獻:
[1]成英.提升語文教學成效 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J].文理導航,2011.
[2]蔡錄昌.發(fā)揚詩教傳統(tǒng) 加強高校人文素質教育[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