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水香
摘 要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課程,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采用最優化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教導,致力于提高小學生數學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而教學策略恰是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良好的教學策略更有利于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09-01
小學數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學好小學數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為今后更進一步學習數學打好基礎。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的確是比較抽象難懂的科目,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大多都會面臨問題,感到學習數學十分困難,感到學習壓力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科學完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最優的教育。
一、一題多變
教學策略體現在老師如何為學生講解一道題目。教師在講解數學題目時,可以對題目進行改編,改變條件或是改變問題,構成新題,為學生樹立開放的思維,讓學生深度了解此類題型。在《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課中的問題“志愿者們需在全長100m的街道一邊種楊樹,每隔5m栽一棵楊樹(兩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這道題可以如下進行變題。
變題一:改變條件,求距離。志愿者們每隔5m栽一棵,栽了10棵,求街道有多少米?
變題二:改變條件,求間隔距離。全長100m的街道,共栽了20棵樹,求每棵樹的間隔距離。
變題三:增加條件。街道全長200m,但有彎道20米,這段彎道不需栽樹。每隔5m栽一棵,求一共要栽多少棵?
變題四:改變條件。街道全長200m,每隔5m栽一棵樹,首尾兩端不需要栽樹,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變題五:增加條件。街道全長100m,每隔5m栽一棵樹,栽一棵樹需要30分鐘,求栽樹一共需要多少時間?
老師通過變題的方式對應用題進行深度挖掘,讓一道題轉變衍生出多種題目。這種教學策略能夠讓學生更熟悉這類題的考察方式,能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
二、練習說的能力
很多時候檢驗學習的知識是否掌握就可以采取讓學生復述一遍的做法,讓學生進行說的訓練,能促進學生理清解題的思路,同時也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課堂中我出示如下應用題,讓學生們先進行小組交流,最后請同學單獨“說”。
1.小明每分鐘打字100個,小強每分鐘打字110個,10分鐘后,小強比小明多打了多少字?請說出解題思路和兩種計算方法。
2.小嵐有10個小紅花,小麗比小嵐多3朵,小明的小紅花是小麗的兩倍,小明有幾朵小紅花?請說出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3.小明及同學共6人,來回跑了2次,共跑了3km,平均每個同學跑多少米?請說出解題思路和兩種計算方法。
4.小紅和小明從相距700m的兩地相向而行,小紅走了5分鐘,小明走了6分鐘,小紅比小明每分鐘多走5m,問小紅和小明每分鐘大約走多少米?請說出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這樣采用說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透徹理解題目,也是一種檢驗學生是否理解此題的好方法。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讓他們互相補充,共同學習,還能完善自我。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充分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三、在實踐中動手操作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只依靠記憶力,更要主動去動手操作,探究性的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事實也證明,組織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之一。
例如在上《觀察物體》這一課,給出五個小正方體擺放一起的圖片,問“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看是什么形狀?從上面看是什么形狀?請描繪出來”這道題只看題干條件,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抽象,是難以去想象的。但若我們換種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操作,將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讓學生動手做出模型,準備好五個小正方體的方塊,按在題目的要求擺放,再從不同角度觀察,這樣便能很直觀的觀察到,從每個面看是什么樣的形狀,就能輕松的把形狀描繪出來。這種學習策略使學生動手操作,促進思考,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繁題巧解
學生在做應用題時,往往會遇見題干很長,給出條件很多的情況。通常我們以為這種題目會需要復雜的計算量,但恰恰相反,這種題極可能可以用很簡單的計算完成,只不過相對對思維方式要求更高。面對這種題目,我們就應該繁題巧解,這種巧解題目的方法首先應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發揮自我的創新力,等熟悉這種類型題目時,自然就能舉一反三了。如下題“公園和機場兩地相隔5000米,一輛汽車從機場開向公園,5小時行了全程的1/5,照這樣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幾個小時?”面對這種題目很多學生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先計算出速度,再求時間,列出如下等式(5000÷(5000×1/5÷5),或許稍微簡潔一點去掉具體數量,列出如下等式(1÷(1/5÷5),而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其實是(5÷1/5)。
這種化繁為簡的計算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常規,引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種教學策略可以極大的啟示學生要多動腦筋,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自由的發展。
五、總結
良好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學習新知識、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綜合能力。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資力量,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小學教師應該科學創新教學方式,合理利用教學策略,為學生打造最好的教育體系。教學策略極大地影響教育質量,教師需要多學習研究,發現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事司組織編寫.管理創新與學校發展.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