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青
摘 要 我國傳統藝術文化是幾千年歷史發展所保留的精華,是當下人了解歷史,追溯本源的重要依據,其與高中美術課程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認知美、感受美。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中美術教學,對傳統藝術文化在其中的應用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以下內容的論述,可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挖掘教材;教學模式;核心內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70-01
高中美術教育究其根本是藝術的教育,可以作為我國擦傳統藝術文化教育的載體,同時還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就現階段的美術教育情況來說,高中教育并沒有在美術課程中滲透傳統藝術,大多都是對課本知識講解。因此,對高中美術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對策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充分挖掘教材
高中美術教學的基本內容是傳授學生美術知識,其可以作為傳統藝術學習以及了解的重要途徑,而美術教材作為美術知識的重要載體,需要在傳統文化藝術教育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高中美術教師要必要要進一步重視教材的挖掘。在日常備課的過程中,仔細理解、分析、體會每一節課程內容,找到可以與傳統文化藝術相互結合的教學載體,并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逐步的對學生進行滲透,以此提升高中學生對于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民族歸屬感、民族自豪感以及審美感。
通過對教材的具體分析不難發現,高中美術課程中其實會包含諸多傳統藝術作品,例如生活中常見的瓷器、陶器以及青銅器等,以上都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品的代表門類,是幾千年歷史出沉淀的寶貴文化財富。美術教師可已對相關作品的歷史背景、生產制造等內容深入挖掘,叢中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傳統與現代》這幾課程中,教師可以立足于繪畫角度引入傳統文化。以往課程美術教師都是講解繪畫發展歷史,各種代表人數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程中按照繪畫發展史的時間順序,播放各個時代的代表作品,由作品引入到作者,在從作者引入到創作背景以及時代背景,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作者的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并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傳統藝術文化的學習。
二、創新教學模式
想要在美術教學中,進一步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文化,需要教師立足于教學課堂,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來豐富課堂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被新教學方式吸引注意力,這樣加入傳統藝術文化就更加容易,同時還可以激發高中學生對于美術以及傳統藝術文化學習的興趣。此外,美術教師應該立足于傳統藝術文化角度,進一步結合現代藝術,在學生熟悉的前提下融合更高層次的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不同的教學體驗以及審美體驗,可以從實物案例入手展開教學。比如在講到“陶瓷”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陶瓷的照片以及影視資料,在課堂當中進行播放,讓學生對于陶瓷可以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播放陶瓷制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直觀了解陶瓷工藝,最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陶瓷物品進行展示,經陶瓷物品的選擇可以為陶泥、陶瓷半成品、陶瓷成品,并在班級中進行傳閱,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以及觸覺感受,更好的了解陶瓷工藝與陶瓷藝術品。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因為高中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所以對于實踐活動的參與度較高,在實踐中收獲快樂,體會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陶瓷藝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購買相關器材,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劃分,每組3~5人,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陶瓷工藝品的制作,學生剛開始對于制作會抱有極大的興趣,但是在操作過程中經常失敗,教師在學生多次失敗之后傳授制作技巧,這樣學生對陶瓷制造的認知會更加深刻,在陶瓷制作完成之后,播放陶瓷的燒制過程,讓學生全面了解陶瓷工藝。
三、把握核心內涵
我們國家的土地十分遼闊,文化藝術在不同地域、風俗等內容的影響,存在著十分鮮明的差異,最終形成了各類特色藝術。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當具有包容性的教學思想,并且以積極向上的教學態度來向學生展示傳統藝術作品,傳遞民族精神。同時應該鼓勵學生在學生以及生活中進行創新,立足于傳統文化藝術所具有的核心內涵,在新時代背景下,建立一個正確、直觀、包容的審美態度,以求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可以取精華去其糟粕,弘揚傳統藝術文化。在學習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審美幫助,體會當下社會中傳統藝術文化與潮流元素的結合,并感受到衍生出的新型文化內涵,加強學生對于傳統藝術文化學習以及應用的理解。
把握藝術核心內涵對于當下的高中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新時代背景下,當代藝術發展個更加迅速,學生對于該方面藝術的接觸也要更多,加之傳統藝術文化精華與糟粕同時存在,讓學生的審美角度以及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認識出現偏差,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傳統藝術并不是封建藝術,其所具有的藝術核心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而是依靠新文化載體二次繁榮。對于核心內涵的教學可以應用2008年奧運火炬的設計進行說明。自古以來,中國就對“云紋”有著特殊的喜愛,祥云也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中具有鮮明代表性的一個符號,在火炬中應用“云紋”,可以增加民眾認同感,可以說二者的結合不但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也是藝術之間的傳承與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幾千年的時間內被不斷傳承與完善,作為新時代的公民,有義務做好傳統藝術文化的弘揚,高中美術課程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主要形式,應該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從教學以及日常生活角度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藝術文化。
參考文獻:
[1]陳麗.高中美術教育的反思——以廣東山區高中美術生作品為個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