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忠 袁秋蓉
摘 要 新高考背景下的“六選三”是當下家長和學生必須考慮卻苦于無策的鬧心事,我們一線教師研究應對策略既是義務,更是我們化學學科長期活力的保證,而學科學習用興趣引入,應當說是最有效,最富學習潛力的因素,所以興趣促成就成為各學科培養高一新生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 興趣;促成;選化學
中圖分類號:A,S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79-01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深入,含江西在內的最后幾個省份也將卷入這一新的模式,而新高考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顛覆性變化,課程選擇,走班教學是先行兄弟學校摸索出時下最有效的教學模式,而走班教學的前提是學生的選課,而在選課過程中,各省份、各學校各有各的做法,但最終都難逃“投機高考錄取”的“嫌疑”,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未實現核心素養所描述的愛好、興趣、專業、未來職業的一體化,換句話說,并未達到高考改革的初衷,究其原因,應該是在課程選擇時出了問題,學生不明白自己要什么,家長不知如何引導小孩選什么,而教師卻看重的是如何更易完成高考指標,學校則權重的是社會聲譽,這樣的背景下勢必造成選課的盲目性;而現行高一化學教材的特點和課程標準的更改,造成了高一一學期下來,很多初中化學成績很好的學生,對化學的選擇都存在憂慮,而那些中檔以下的學生幾乎不考慮選化學,理由是太難學,如何讓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持續高漲,讓學生認知化學學科對社會、對生活的重要,確保一定比例的優秀學生未來走進化學領,無論于公于私都是我們一線教師責無傍貸的義務,而學科興趣的培養則是行之有交效的教學手段,現從如下幾個方面闡述興趣促成學生樂選、優選化學的成因。
一、生活點滴激發學生愛上化學
高一新生無論是從生活閱歷還是心理認知上都對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有了一定的體驗,選擇這個人生成長期對學生個體進行興趣培養,有著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從生活角度看,當今豐富的物質生活,可以夸張地說,沒有哪一物質可以與化學知識撇開,小到油鹽柴米茶,大到交通與航天等,均離不開化學物質,離不開化學反應,學生對社會生活中出現過的物質的認識就是我們引入他們學習化學的前提與基礎,而運用簡單的化學知識回答與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又是對他們興趣培養與鞏固,所以選擇生活點滴對學生興趣培養有著切實、簡易可行的功效。
二、學科魅力助推學習興趣增長
化學學科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學科魅力,待到學生完成必修一的學習之后,學生對化學學科認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可以系統從如下幾個方面適時交叉刺激學生興趣增。
(一)古老的化學傳說魅力:我們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古國,有關化學的傳說或歷史可以說可信手捻來,如古皇帝苦苦錄求的長生不老藥與深山老林道士的淵源;《西游記》中五味真火焚燒“石猴”成精的過程可打造成生動的物質、性質、實驗方法、化學原理大雜燴;而現實版的“候氏”又不得不讓學生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堅起大拇指,這既是學生學科興趣的培養,更是一部生動的化學史教育。
(二)異樣的化學物質魅力: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社會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物質種類與日俱增,我們課堂教學可由最基本的、與衣食住行的物質入手,如空氣、水的成份分析,回答學生所關心的空氣污染、污水處理各熱點問題,也可由金銀首飾、瑪瑙翡翠等的關注,引發學生對其化學成份的探究,再深入討論它們為何成為人們首選的飾物,人們又如何對其進行科學保養,看科普的知識,實是我們學科內的知識點的落實,學生了解了金銀瑪瑙的保養,實則是對金屬、硅的化合物化學性質的理解與運用。
(三)多彩的物質結構魅力:物質結構原屬微觀世界,單一的結構化學教學易產生厭倦,如我們適時展出不同結構的原物或模型,不但學生不厭惡結構化學,反而增強學生探究物質內部結構的強烈欲望,如金剛石、二氧化硅的外形與它的四面體空間結構的完美展示,讓學生心曠神怡。
(四)豐富的實驗課堂魅力:化學實驗本身就存在著其它學科無法媲美的學科優勢,高一新生的初三學習實驗基本是視頻代替,我們高一必須讓他們進實驗室,開足高一的學生實驗,如粗鹽提純、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分液與萃取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學生獨立完成,而金屬鈉的性質、焰色反應則可以短時把學生的興趣調到極致,這時也正是學生“六選三”的最佳時機。
三、職業傾向促成學科選擇
新高考之所以賦予學生更多的課程選擇權,無非是讓學生在終身發展上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專業和職業,增強人生幸福指數,而在專業選擇最終會歸屬于職業選擇,所以讓學生早日對求未來職業的了解也是選課學生和家長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而國內現有的高校和專業,據數據現示,有九成以上“雙一流”大學的專業是要求“理、化、史”的組合,而大學畢業后的職業選擇,則包括醫療、考古、冶金、能源、制藥、生物、衛生、材料、農業、食品等二十多個方面可尋求發展,所以盡早讓學生對專業和職業間關系的了解,有其重要性,更有其必要性,對學生的課程選擇更有深遠影響。
綜上所述,高一新生目前學習化學的困境,本者認為是教材和課程標準客觀原因與我們平時教學方法的主觀原因造成的,而學生“六選三”躲避化學就不與我們一線教師沒有關系了,筆者經過幾屆學生實現與摸索,個人認為高一教學重在學生化學興趣培養,重視化學史、化學實驗、化學與生活的聯系中,我想我們學生在“六選三”的過程中必然會作出明智選擇,這既是我們化學人之幸,更是我們民族,我們人類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