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形結合的實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使“數量關系”和“空間圖形”結合起來,尋找解題思路,使問題得以解決。采取“數形結合”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問題變具體,復雜問題變簡單,幫助學生獲得準確的數學結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形結合;分數問題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空間形式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圖形”,也就是說數學研究總是圍繞著“數”與“形”進行的,數形結合的實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使“數量關系”和“空間圖形”結合起來,尋找解題思路,使問題得以解決。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學習內容既具有“數的特征”,又具有“形的特征”,采取“數形結合”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問題變具體,復雜問題變簡單,幫助學生獲得準確的數學結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結合分數問題的教學談談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應用。
一、 在計算教學中借助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計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算法,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算理,即“為什么這樣算?”比如分數的乘除法算法不難,但是算理卻很難理解。在教學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時,課本是結合具體的情境:求12公頃的15是多少、12公頃的35是多少?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很快列出算式:12×15、12×35,結果是多少,怎樣計算呢?此時先讓學生大膽猜測,然后根據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用折一折、畫一畫等直觀的方式進行研究探討、驗證:
上圖中,清楚的看到,求12公頃的15就是把12公頃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相當于把1公頃平均分成了(2×5)份,取了其中的一份,即12×5×1=1×12×5=110,所以12×15=12×5×1=1×12×5=110(公頃)
同理:12×35=12×5×3=1×32×5=310(公頃)
這樣通過畫圖的方法,不僅使問題簡明直觀,對算理理解透,計算方法也就輕松掌握了,而且還有效地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分數的乘除法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利用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策略表示題中量與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借助簡單的圖形、符號、文字所作的示意圖,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溝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復雜的數量關系中凸顯出本質的特征。如:教學“小明的體重是35千克,他的體重比爸爸輕815,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時,注重凸顯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利用畫圖的策略幫助思考。
在指導學生畫圖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①先畫哪個數量?為什么?(先畫爸爸的體重,因為它是比較的標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單位“1”)②在畫表示小明體重的線段時,怎么畫?在這里,要讓學生明白要把表示爸爸體重的線段平均分成15段,表示小明體重的線段比表示爸爸體重的線段短,短的部分相當于這樣的8段。這樣,邊思考邊把條件和問題簡單明了地標注在圖上,清晰直觀地把數量關系呈現出來了,學生表象清晰,思維清楚,對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理解透徹,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 在講評練習時利用數形結合,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形結合不僅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那些學生難以理解、易出現錯誤或易混淆的內容,教師可充分利用“形”,把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形象,豐富學生的表象,引發聯想,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得出結論。
在分數問題的練習中,我們經學碰到這類問題:把一條4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這條繩子的幾分之幾?每段長多少米?題目表述字數不多,結構也很簡單,問題也很相似,都是求幾分之幾,能選用的條件也很有限,用誰除以誰呢?有相當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對此類題目是茫然的,此時我們可以借助線段圖讓其理解問題所表達的含義,鼓勵學生按照題意畫圖然后標注條件,那么,當他們畫完圖后也就理解題目的結構了,剩下的只需對圖思考,選用有效的條件,就可以寫出答案了;又如:甲數比乙數多14,乙數比甲數少幾分之幾?這道題看似簡單,實際很難理解,但是只要畫出線段圖,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甲數比乙數多14,乙數就比甲數少15。
在一次單元測試中有道題:客車和貨車同時從A、B兩地同時開出相向而行,相遇時貨車行駛的路程是客車的35,此時貨車距中點還有30千米,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我在講評時,抓住這道題的特點,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引發思考,學生根據線段圖能很快的說出題目的數量關系并列式作答,將復雜的文字敘述轉化為圖形進行分析,降低了難度,同時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達到了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利用習題資源滲透數形結合思想,使之成為學生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同進養成數學思考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能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形象材料,可以將抽象的數量關系具體化,把無形的解題思路形象化,使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巧妙地運用數形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數形轉化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引導學生由怕數學變成愛數學。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2011.
[2] 顧志能.對“幾何直觀”概念的幾點辨析[J].
作者簡介:郝想容,廣東省珠海市,廣東省珠海市高新區唐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