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畢生努力的工作方向。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主體地位更為明顯,并且成為建構高效課堂的新理念。本文選取《聲的產生與傳播》作為案例,基于學生主體地位,提出建構高效課堂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主體性;高效課堂;初中物理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主體性是人從事基本活動的根本。它是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主要的主觀因素。同樣,在學生的學習中我們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學會創造和發展。當然,學生主體性地位主要體現在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三方面。新課改在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由此可見,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教學的關鍵之處。所以,新課改背景下,將學生主體地位作為指導性理念,研究高效課堂創建。本文選取《聲的產生與傳播》作為案例,提出建構高效課堂的幾點措施。
一、 了解學生基本情況,設定恰當合適的教學目標
了解學生基本情況,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是為高效的課堂教學提出指導思想,尤為重要。例如,在《聲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節,學生能感知到物體發聲會有振動,但是需要有更深刻的認識,那么這節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即為:學生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了解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當然,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設定好后,結合大綱要求與學生發展要求,教師可以提煉出課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即:學生通過本節學習,要明白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通過聲音我才能感知別人的情感,別人才能更加了解我們;通過聲音還能獲得有效的信息,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的信息都要靠聲音獲得;同時要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養成探索日常生活和自然法則的有效方法和態度,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二、 基于師生兩個角色,改善傳統授課方式
基于師生兩個角色,改善傳統授課方式,促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改善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當然,改善傳統的授課方式,教師教的方法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也要轉變。具體做法: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一步步在情境中感知與學習。例如,在正式講授《聲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節前,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音樂,營造一種聲音氣氛,學生安靜下來,并進入到此節內容氣氛中。隨之用多媒體展示多種聲音,讓學生對耳濡目染的聲現象產生研究的興趣。然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制造”聲音的器材:音叉、鼓、鑼等,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讓音叉、鼓、鑼等發聲,并觀察聲音產生伴隨的現象。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學生合作探究,直接觀察和觸摸感受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引導學生討論。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方式也要改變,例如,對于“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這種課本上已經明確寫出的規律性的東西,教師通過布置任務,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第38頁)的方式,了解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并總結規律。
三、 課堂活動新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科有濃密的興趣,或者對某個知識有強烈的興趣,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才會有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動。而作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某個或某些新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例如,在講授《聲的產生與傳播》時,我們可以設定的活動:試用“土電話”,強化固體可以傳聲,讓一學生“接聽土電話”并進行課堂討論和小組發言,初步培養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實質的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也可以播放視頻:人耳的結構和動畫(聽覺的形成),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跟我們密切相關的視頻,了解人耳的結構和為什么能聽到聲音。
四、 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與學科老師的距離
“親其師而信其道”這句話的含義不是口號,而是要教師去實踐的,在一次次課堂教學中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與學科老師的距離。具體做法:第一,理解和尊重學生。第二,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全體學生。第三,通過解答學生問題,盡量去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興趣。第四,親切和善,促使學生沒有忌諱的在課堂中發揮自己,展示自己。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然后讓學生之間開始思考、交流,談收獲、體會等,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及時小結,讓知識系統化。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思所想以小紙條的形式記錄下來,教師一一收齊,并且,課下教師認真的對每一個小紙條閱讀與批閱,通過這樣的小紙條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的聯系。
總之,在物理的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師生關系的處理,課堂內容的選擇,授課方式的轉變等方面著手,去探索每一節課的教學,從而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我們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陳旭,宋華華,張燕.中學物理教學方法的探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4):1-3.
[2] 冉光鳳,胡俊,陳健康.物理教學與生活物理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3.
[3] 林欽,陳峰,宋靜.關于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物理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5(12):90-95.
作者簡介:劉耀劍,河北省黃驊市,河北省黃驊市羊二莊鎮許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