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寶春
摘要: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授課過程中始終要以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通過創新教學來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高中物理學科逐漸向學生展現了一個更為廣泛的自然科學世界,理論難度較初中階段有一定的提高,也更抽象,給學生造成了一些學習困難。本文通過探討高中物理難學的原因,提出了學生學習時的應對策略以及教師在教學模式上的轉變。
關鍵詞:激發興趣;改變傳統;精心設計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各科教師都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習慣,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在這教學目標當中,讓學生擁有創新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最主要的組織形式,作為課堂教學行為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手段能否得到有效發揮,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物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自然學科。如何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共同關注和追求的目標。
一、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容易從興趣出發,受情緒左右,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去進行物理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給學生及時的正確指導,培養成就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對物理的興趣發展升級:從好奇、到樂趣,再到志趣,志趣是高水平的興趣,志趣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百折不撓。教師可在教學課堂中,利用實驗導入新課,充分發揮實驗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高中物理知識的獲取、理解和應用應以物理知識的感知為基礎。物理實驗提供了具體的形象給學生,將奇妙的物理現象如:曲線運動現象,生活中有趣的電磁感應現象,恒定電流知識的現象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良好的物理環境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全面感知現象的基礎上,引起好奇心,認識和發現世界,把學生帶入聽課角色,引向分析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面對日益發展的社會教育體系,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靈活多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一般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整個課堂基本上是老師說,學生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更不用說動腦地練習。學習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掌握和理解教師所傳授的全部知識。在這方面,我們不能期望學生課后花更多的時間自覺地學習物理。而且,從上課到晚上學習,間隔時間較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也會模糊,不會像上課時那么清晰了,對有的學生來說,完成作業和練習就有了一定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內容再好,語言再流利,例題再多,課堂教學質量也不會高,學生學習效果也不會好。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且教師和學生緊密結合,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平臺。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多媒體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中,教學輔助手段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黑板和粉筆,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視屏教學、遠程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尤其是物理教學。高中物理,有些知識很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如振動圖像的動態圖像、波動圖像的動態圖像、電磁場的分布等,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從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質量。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彰顯科學教學方法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因素,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教師如何實施教學對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高質量的教學大綱是實現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必要前提。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深入探究教材,研究教學大綱,搞好教學方法設計和學習方法指導,使教學有的放矢。 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庫,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思維水平設置實驗、教學指導和教學設備,使其教學合理、可行。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有針對性、基礎性和典型性的例題,并在講解過程中教學生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然后,為學生設置一些改變已知條件或結論的習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教師要進行合理引導和啟發,最終使學生完成對規律的探討與整理。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首先,教師要在課前做好準備,以便更好地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要求,熟悉教學內容,備好課,準備好教學所需教具,規劃好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思考所要運用的教學技巧和方法等。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輕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探究式教學,使學生更迅速的獲得知識,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強化課堂情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讓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當然教師也應注意到課堂時間的安排,盡量不要拖堂,占用學生太多的活動時間。 最后,在課后教師要布置適量、合理的課后作業,選題的難度和數量要把握好,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一般來說,4至6題比較適當,以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教師要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教學反思,以促進課堂教學。例如,教師批改作業,不僅要看學生知識哪些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還要看他們的解題思維方法是否合理,在作業講評課上進行分析,以便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這樣,物理教學過程才真正體現了科學性,課堂教學的質量也提高了。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能力。物理學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教師要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學生,樹立創新精神,學到科學方法,積累科學知識,使學生終生受益。運用教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學生,通過安排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營造歡樂、活躍的學習氛圍,打造靈動的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趙小東.多媒體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實際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4)
[2]楊立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創設自主的物理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