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語文教學越發被重視,文學作品對于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也被語文教師認同,但是語文加入教學的文學作品多屬普通文學,許多語文教師身上兒童文學素養的缺失,導致兒童文學在教學的發揮不足,尋找問題解決對策已成為兒童文學運用在語文教學中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現狀分析;教學對策
文學與語文教學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對小學生進行的語文教學中也離不開文學作品的運用。但是在這個運用過程中存在一個對語文教學非常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所提倡的文學閱讀材料依舊是普通文學,也可以稱為成人文學的作品。導致學生在兒童階段過早地接觸成人世界,缺失兒童的審美建立過程,引起學生心理情感發展失衡。兒童文學是在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正是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理解、審美和興趣的發展,能夠幫助學生課后閱讀習慣的養成,深化語文課堂情感體驗。
一、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運用現狀
兒童文學作為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極其適用的工具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普及,甚至在有的教師的教學之下學生對兒童文學的接觸接近于無。因為老師與學生的思想代溝,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以自己的思維主導學生,無論是教學使用的教材,還是對學生發展的希望等等都是以教師想要的方向去選擇。盡管在小學中的學生對語文的要求、對課堂的要求總是娛樂大于學習;盡管學生并不具有分辨事物用途的能力,但是作為教師不能剝奪了學生課堂上要求娛樂性的權利,教師也不要否定學生在學習中想要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
因為小學語文真的是極具趣味的學習,如果教師一味追求學生在學習上的成績而剝奪了語文的趣味,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非常不利的,教師要真正做到將學生的要求與語文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打造娛樂學習。就如同學生在這個階段應該是個矮的人,但是教師卻想將學生拉長到與自己想同的成人高度,最終結果就導致學生站不穩。兒童文學因為以上說到的一些原因被教師用成人文學代替,教師希望學生能夠通過一些較為成熟的文學作品快速成長,卻不知這樣做相當于在揠苗助長,導致學生兒童情感發展階段的缺失,學生的美學體驗過于成熟而導致學生發展不平衡。
二、兒童文學對學生的哪些方面有影響
兒童文學是保證學生在小學接受語文教育時素質發展全面性的前提,在學生的文學情感與語文文化素養的增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幫助學生認識文學、了解文學上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渠道。小學語文主要有兩個重點部分的教學一個是“讀”,一個是“寫”,兒童文學的應用主要作用于第一個內容上。小學是屬于啟蒙階段,比之平淡的、普通的文章或者句子來說,兒童文學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文學具有靈魂,它是生動的、形象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通過他們的想象力將其中描繪的故事情節展現于自己的眼前,文字與文字之間環環相扣,情節是有進度的,是一點一點展開的,最終浮現的是一個完整的背景描述。兒童文學增加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與課本不同,兒童文學是在簡單的、易懂的文字,有趣的文章情節中蘊含著一些人世道理,這是教師因為年齡經歷的限制而無法在小學課堂上無法教給學生的,通過兒童文學的應用來彌補,使學生慢慢了解世界,慢慢增加在不同故事中的情感體驗經歷,保證情感發展健全,能夠讓學生主動想要一直“吃”下去充實自己。
三、對教師教學提出的要求
教師是決定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運用的主要因素,所以想要改變如今教學中兒童文學在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那么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入手。教師意識到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讓教師以兒童文學作為接近學生的工具,增強教師對學生想法的了解。在教學中的教師要意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重要作用,有意識的增加兒童文學書籍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可以為學生推薦自己看好的作品讓學生自由選擇,保證學生在自我閱讀上的積極性。教師不僅在教學中要增加學生的兒童文學的閱讀量,還要在自身教學素質上加強兒童文學的運用理解能力,保證能夠發揮出兒童文學在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兒童文學的知識儲備,推薦給學生的書籍一定是自己從頭到尾看過的,對于內容也有一定掌握的,這樣才能在有關文學閱讀之間找到與學生貼合的話題,進行愉快的知識交流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依舊要注意學生對課堂的主導性的培養,教師不能將有關學生的所有決定都做了,對于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不應該過多干預,只要學生的綜合發展是朝著正確的、好的方向發展的,那么就盡量讓教學貼合學生的心意,尊重學生的意見;當發現學生有不好的行為,教師那時再以教育的手段進行撥正。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階段,教師一定要用兒童文學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接觸更具內涵、更具學術性的成人文學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如何對兒童文學進行有效運用
讀過兒童文學作品的學生不管是在學習、習慣、精神面貌都比不接觸兒童文學的學生都要好得多,讀完一本兒童文學,學生在文字的運用、理解都有很大的提升,這種方式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同,這是學生自主獲得的,是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財富。在幫助學生的閱讀上,兒童文學既可以作為學生的興趣讀物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含金量,又能作為教學工具出現在語文的課堂上,使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兩個看似獨立的教學版塊緊密聯系,默默幫助學生自我閱讀理解的能力提升,讓學生更能在教學中深入文章,與之共鳴。
兒童文學也可以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者”,當學生讀完一篇文章后,教師詢問學生從中領悟到了什么,從學生的回答中推斷出學生的閱讀水平。但是這時教師不要將學生的閱讀變成一種任務,如果學生覺得讀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就要向教師報告自己的讀后感,那么無形之中就給學生的自由閱讀帶來了壓力,嚴重時會使學生喪失閱讀興趣。教師應該將對文學閱讀作為師生之間簡單的交流,是用來增長學生在知識中的閱歷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對學習的考核方式。
總之,兒童文學作為在小學生情感發展、情感體驗、語文素養培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要有意識增加學生的文學閱讀在非教學閱讀中的比重,發揮學生的自由發展,不過多干預學生的發展,保證學生的情感健全。